“哦?後生有如此信心,必可騰飛世界?”

范仲淹坐上山頭,氣息有些不穩,需要小休一會。

他不由感慨年華漸老,終是大不如前,想當年救駕時是何等瀟灑肆意。

江逸點頭,堅定不移:“有。”

“待到華夏騰飛世界時,會是怎樣一幅盛景?”

范仲淹試著想象,他想,那時候華夏一定會有更多的高樓大廈,一定會自己剛才見過的各種科技,會有更多的莘莘學子。

江逸站到他身旁,俯瞰整片大地:“那時候,華夏再無文盲,雖難保還有窮苦之民,但華夏人依然會萬眾一心,更好的實現先富帶後富。”

“那時候,華夏人無論走到哪裡,無論見到了怎樣的外域人,都能挺胸抬頭,如我們的先輩一般,雄赳赳,氣昂昂。”

“那時候,我們不會再以穿和用著外國貨為榮,我們會有自己國家的優秀國貨。”

江逸一邊憧憬未來,一邊又不得不立足當下,如實和先祖們訴說現狀。

“現如今,我們要打造國際化的國貨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涉及到科技的品牌方面,我們總是會在核心技術上被卡上一節,因此飽受掣肘,能夠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還很少。”

“但晚輩相信,一旦等到華夏騰飛,這些都不再是問題,華夏人自古以來就擅長打破任何壟斷和推陳出新,在科技方面我們必會有大的進步。”

江逸隻手一揮,山頂前上方,一面時空之鏡顯現,上面出現了他所提到的一些高尖端科技,以及這些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范仲淹全神貫注地看著,發現很多地方還是極難看懂。

時空之鏡雖然已經極力讓古人能夠懂得,甚至自動在旁邊配上了相應朝代的文字,但時代的鴻溝是一道難以跨越的天塹,更何況還跨越了九百多年。

但范仲淹依然試圖看懂這些,他想要知道後世的情況,哪怕他不是很懂,他也想要為後世民眾出一份力。

江逸繼續說道:“那時候,多數國人不會再以西方美為中心,不會刻意去迎合所謂的國際審美,而是以我們獨特的東方美為豪。”

“東方美,本該是鶴立雞群,遺世獨立的無上之美,我們華夏的漢服,我們的禮,我們的文化,都是東方美的精粹。”

時空之鏡驟然一變,出現了秦漢唐宋明等各個時期的民族服裝,尤其是大唐,這個封建時代最為開放包容的朝代。

那個通訊閉塞的時期,各大異族能夠一起聚在大唐,歡慶一堂,為大唐的天子和臣民跳舞,能夠以大唐為中心,這放在世界史上都不可思議。

“但很可惜,不知何時,西方化成為了民間主流,我們有越來越多的人捨棄了本身的美,去刻意迎合起了所謂的西方國際之美。”

“卻不知,這無異於邯鄲學步、東施效顰,我們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文化和審美走向國際,向國際展現出我們的東方之美,若是他們不認可,那也是他們欣賞不來。”

“我華夏五千年來之文明底蘊,何須他國認可?又豈是他國說一句不認可,我們就認為自己的文明不好的?”

江逸一直很奇怪,什麼時候國際上所謂的標準成為了衡量華夏文明是否優秀的標準!

什麼時候網路上總是會出現一些說,啊這個文化國際上根本不認可,啊這方面國際民眾根本不喜歡,就來貶低自家文明的人?

“那時候,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會把漢語作為必學語言,一同來學習我們華夏人的文化,我們華夏人,也會更加註重自己的傳統文化。”

“那時候,我們不會再崇洋媚外,我們的民眾,會擁有真正的大國之心和王者姿態,去兼包並蓄,取長補短,以中為主,融西為中。”

觀眾們一字一句,仔仔細細地聽著江逸說的每一句話。

不知為何,當聽到這樣的話時,許多觀眾的第一反應不是憧憬。

而是,難以想象,不敢想象!

“江神說的雖然很提氣,但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是啊,這條路現在想想太長了,江神不細數我還不知道,一細數我才發現,我們還有太多要做的事情了!”

“哪怕是到了我們這一代,也是任重而道遠啊!”

觀眾們一時間,竟為自己有這樣的想法而感到沮喪。

自己居然會覺得,要想實現這些,居然還有萬丈鴻溝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