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萬字之尊(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個原因?”范仲淹詫異。
觀眾們緊跟著好奇:“還有第二個原因嗎?”
“哈哈,我覺得有第一個原因就夠了,江神說的對啊,我們的漢字有太多運用的奧妙了,外國人要想學會不是三年五載就能搞定的!”
“唉,這也說明我們的漢語要影響世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比英語要難太多了。”
“那肯定啊,語文我從小學到大,十幾年了,都還有很多知識搞不明白,我還是華夏人都這麼難學,更不要說外國人要學了!”
華夏觀眾恍然大悟,可不就是這樣嘛。
許多人接觸英語之後,最多用心學個幾個月就會了基本知識。
可我們華夏人學漢語,分明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卻硬生生幾十年都很難學精、學透。
就連日常基本用語,乃至於“的”、“地”、“得”都還會經常用錯。
英語要考雅思之類的很難,但基礎知識卻難不倒大部分人。
有心者最多學個一年也就懂了,但漢語的基礎知識,卻是浩如煙海,漢語的語法千變萬化,不僅得結合語境,還得結合語氣等。
這樣的文字,放在玄幻世界裡,那就是上古經文一樣的存在。
江逸正視范仲淹道:“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的漢語不含暴虐之文明。”
“縱觀古今乃至於後世,華夏人骨子裡刻著的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
“縱觀秦漢唐明等朝代,我們的祖先雖然也會東征西討,但那都是人先犯我,我才犯人。”
“一旦我華夏鼎盛,無人欺負挑釁之時,我華夏民族向來都秉懷大唐之心,友好宇內,福澤萬邦,互惠互利,有恩必報,從不會主動去進攻他人之土。”
“我華夏與諸多外域的最大不同的就是,我們的主流文明,向來講究不興無名之師,不做不義之舉,行的是‘仁’道。”
“而外域則有利必圖,有霸必行,行的是“利”道。”
“因此,縱觀世界史,外域多侵略蠶食,華夏則多友好往來,兼包並蓄,因此漢字的普及範圍不如英語,外加我們的確錯過了瞭解世界的最佳契機。”
江逸仔細把所有的話說出,范仲淹說道:“老夫聽明白了。”
“其一,乃是後世之影響力還有待更進一步,其二,乃我華夏比外域更仁,行的是仁者大道。”
“是的,但晚輩相信,終有一天,全世界都會學漢語,正如當年大唐萬邦來朝,朝拜者皆需學我漢語一般。”
“哈哈哈,後世竟有如此底氣?”
范仲淹滿眼讚許,看著江逸的眸子在發光。
二人來到了一片竹林,清新的竹林氣息鋪面而來,陽光漸往西移。
江逸鄭重而又堅定:“後世有心騰飛世界,如此底氣,自當有之。”
“好,好!”
范仲淹倍覺暢快,激動得一拍竹竿,欣喜不已:“後世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