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夜半送仁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斷齏【Jī】畫粥?”
范仲淹當即理解出了字面意思,回憶瞬如泉湧,豪放一笑:“老夫當然記得!”
“那都是老夫少年時的事情了!”
“沒錯,先祖您幼年失去父親,四歲時隨繼父遷至長山,勵志苦讀於醴【lǐ】泉寺。”
“現代世界,有很多人抱怨自己的不如意,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家境,但在晚輩看來,家境的確包含了部分原因,但絕非主要原因……”
江逸徐徐說道::“先祖您幼年時也家境貧寒,每天只能用兩升小米煮粥,等到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
“成年後,您又到應天書院刻苦讀書,等到冬天讀累了睏乏時,就只能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時,就喝稀粥度日,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您範依然的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官至參知政事。”
范仲淹回憶起那段日子,釋然說:“那時條件的確艱苦,但越是艱苦,就越該勤於苦讀修身,抱怨永遠無法解決困難,要做的唯有更加奮進。”
“後世亦當如此,後世之讀書,可否改變命運?”
“可。”江逸說道:“後世之學子,後世之華夏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無論貧賤富貴皆可讀書,且只需出些書本費。”
“九年都不需要出學費?”范仲淹難以想象,“無論貧賤富貴?”
“好啊,好!”范仲淹激動說道:“後世能做到如此,真乃人民之幸!”
“是的,透過讀書,每個後世都可以有機會踏入高等學府,學習後世各項技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既能改變命運,那更當發憤圖強!”
范仲淹徹底被吸引了:“你們後世之人,是如何看待讀書的?”
“有認為讀書無用論者,也有認為讀書改變命運者。”
“讀書無用論?”范仲淹皺下眉頭。
“是的,有許多後世認為,讀書沒什麼作用,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江逸有條不紊道:“一是他們認為,就算不讀書也可以有出息,認為後世有許多企業家和成功人士,他們都沒有讀過書,但都可以當上大老闆,那讀書有何意義?”
“二是他們認為,就算進入了高等學府,出來後選擇的工作,也很可能會和專業沒什麼關係,相當於技能不對口。”
“三是還有一種說法,等那些讀書人出來之後,我這個沒讀書的已經成了他們老闆,他們讀了書反而要為我們打工。”
“……”范仲淹欲言又止。
江逸注意到,他那是想罵人的表情。
“竟有部分後世,目光如此淺薄?”范仲淹說道:“所謂讀書,並非是專為一技之長,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腦,不用則衰,久衰則廢,讀書之過程,旨在提高自己學習新事物之能力,及看待事物之眼界,對待事物之態度。”
“當然,讀書者,亦有死記硬背之人,老夫為官多年,亦曾見過不少學子只知苦學,卻不知融會貫通,縱然取得優異成績,最終也無所建樹。”
“然此乃少數事件,後世豈可以偏概全呢?”
范仲淹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