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點頭道,僧不問姓,道不言壽,現在許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和不講究這個了,甚至還會故意去套人家的姓名和年齡,其實這都是很沒禮貌的行為。

要是哪天不小心穿越到古代,可千萬不要傻傻地來句,道長你今年幾歲,和尚你姓什麼之類的問題,非常容易犯忌諱。

佛門講究四大皆空,出家為僧後就意味著要和世俗斷絕一切關係,這其中也包括了父母賜的姓名。

不過,在最開始的時候,僧人的姓都是跟隨師父而定,師父的姓又是根據他們原來的地方而來的。

例如,如果師父是從天竺來的,那麼就姓“竺”,康居國來的,就姓“康”,月支國來的,就姓“支”。

再如——唐玄奘。

不過這樣顯得比較混亂,況且除去唐玄奘外,在古代那些異域的姓氏和中土文化有點格格不入。

道安法師決定改變這種局面,他把僧眾召集起來說:“我們出家人都是佛陀釋迦牟尼的弟子,既然慣例弟子跟師父姓,那我們應該都以‘釋’為姓才對,這樣也就不會混亂了。”

打這以後,佛門弟子都是以“釋”為姓了。

如果我們不瞭解佛門文化,遇到寺院裡的僧人,問他們俗姓是什麼,就有可能會勾起他們對於世俗的回憶,這樣也影響他們的修行,所以才有“僧不問姓”的禁忌。

我們的本土道家的講究就是,在道教中,同樣有著字輩的存在,不同的流派字輩內容不同。

而道教中人修的是自身,追求的是長生,有著“喜生惡死”的習慣。

如果貿然的詢問道人年紀,就是對道人修道的冒犯,是對修道成果的質疑,所以有著“道不言壽”的說法。

這些講究在外行人看來可能很不理解,但既然人家有這個忌諱,在接觸時還是得尊重這些。

畢竟,如果不想或沒有接觸倒無所謂。

但如果接觸和想了解他們的話,那於情於理,自然得按照他們的講究來。

這不,穿越到古代,也是一門大學問呢,因此很多人其實並不具備穿越條件,尤其是咱具備千年底蘊的朝代,更是需要學習和懂得不少東西。

畢竟,我們不像糙米,糙米人穿越穿到頭,最多也就一兩百年,我們要是穿到那去,還得自己創造文明。

誰讓他們沒有呢,沒辦法。

江逸和袁雅走到了山腰上,路過了一道清泉口,從山下流下來一股清泉到了這個凹口匯聚,再順著泥土流往山下。

這就是農村孩子們經常會用來喝的山泉。

江逸蹲下,雙手框起一口水,把水快速送到嘴裡,清涼之意頓時席捲全身,沁人心鼻。

江逸發現,有這種穿越能力最大的好處就是,以後想在哪養老就在哪養,到古代養老簡直不要太舒服,生病了就穿越回現代看一看。

這大概,就是我的晚年生活了吧。

江逸笑著想到,就知道不知道那個時候,還會不會有人記得典藏華夏。

袁雅也蹲下來喝了一口,指著再往上約莫百米處的一座院子說道:“那就是沈道長的道院!”

“好,我們快上去。”

江逸實在是太好奇古代的隱世之人到底啥樣了,從錦衣衛身上,江逸見識過輕功絕學,但如果是隱世之人的話,他們的輕功會不會更好?

想到這裡,江逸的腳步不由自主地加快,袁雅都有點跟不上了。

來到道院門口,江逸見古門緊閉,正要敲門,卻聽裡面傳來聲音:

“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