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珙,一個在華夏千年歷史上靠相術名留青史的人,在元朝時就已經十分有名,被他相過計程車大夫足足有數百人。

這些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福禍都被他算得十分精準,甚至時間可以精準到某日某時,被典籍用“無不奇中”來形容。

南臺大夫普化帖木兒,曾經去拜見過袁珙,袁珙對他說:“先生神氣嚴肅,舉止雷厲風行,這是大富大貴之兆。

然而,先生印堂司空有紅色的氣息,做官一百一十四天就會被奪印。但若先生能堅守節操,忠於朝廷,必定會名垂後世,希望先生多多努力。”

果然,普化帖木兒在浙地做官的時候,被義軍首領張士誠“逼取印綬”,後不屈而死。

給左副都御史程徐看相的時候,袁珙又說:“先生帝座星位置再現黃色、紫色之氣,千日之內會得到升遷,然而先生冷笑無情,是不會盡忠守節的。”

一年後,程徐拜兵部侍郎,擢兵部尚書。

又過了二年,程徐果然投降明朝,成為了吏部侍郎。

在給陶凱看相的時候,袁珙對他說:“先生的額、頰、鼻、顴看上去很和諧,但是氣色不明顯;耳、口、額、鼻清晰分明,卻缺乏光澤,宜藏器待時。

不到十年,以文進,為後世臣,做二品官,大約在荊州、揚州一帶。”

之後,陶凱果然成為了禮部尚書,為湖廣行省參政。

當年,永樂大帝還是燕王的時候,為了驗證袁珙到底是不是那麼神,就挑選了九個和自己相貌、體型差不多的衛士,讓大家都拿著弓箭,在酒肆中一起飲酒。

袁珙受命來到酒肆之後,二話不說直接跪在了燕王的腳下:“殿下為何如此輕視貴體?”

即便另外九個人都說袁珙拜錯了人,但袁珙依然堅信沒有弄錯,燕王於是起身離去,召袁珙入府。

袁珙也是個不怕惹禍的主,他對燕王朱棣說:“殿下龍行虎步,日角插天,好一副太平天子之相。不到四十歲的時候,殿下的鬍鬚就會垂至肚臍,可登基坐殿。”

看過燕王藩邸的校尉士兵之後,袁珙又說他們將來都是“公侯將帥”。

永樂大帝雖然心裡高興,但一想這袁珙確實有才能,事情傳出去肯定會對自己不利,於是警告了袁珙一番之後,就把袁珙送回了老家。

要說這也就是永樂大帝,換個多疑的人怎麼也得想辦法把袁珙給截殺了才能放心,但咱永樂大帝倒也不是那種過河拆橋的人。

也正因此,在他登基之後,就把袁珙又給召了回來,封他為太常寺丞。

在永樂大帝冊立儲君,在三個皇子之間一直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袁珙再次派上了用場。

他看過了皇長子朱高熾面相的過後,說道:“此乃天子也!”

又看到皇長孫朱瞻基時,更是毫不猶豫道:“萬歲天子!”

就這樣,儲君被定了下來。

這樣的相士,他的一生可謂傳奇,即便是永樂大帝也選擇了相信,足見他的水準之高。

袁珙帶著曾孫女走到江逸床邊上,仔細看了江逸一眼,心下當即有數,卻是考驗曾孫女道:“雅兒,你可看出,江逸命中之相?”

“位高權重之相,未來必定為四朝之王侯,擁三朝之王權,一朝之爵權。”

“可是太爺爺,怎麼會有四朝王侯這種面相?這也太奇怪了,難道他一生要歷經四朝?”

曾孫女袁雅十分不解,她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面相,擁四朝之王權啊,這簡直難以想象,如果這少年能活過來,前途可謂空前絕後。

永樂大帝也好奇地說道:“朕從遺詔上得知,未來世界已無王侯,何來四朝王侯之說?”

“秦漢唐明,三朝之王,一朝之侯。”

袁珙驚歎道:“此子貴不可言,若非漢朝異姓不封王,他便是四朝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