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面逐漸轉換為正面,觀眾們看到,為首少年意氣風發,策馬揚鞭!

他的雙眸銳利如劍,眉宇之間硬氣十足,舉手投足間盡顯將帥之風,統帥著身後的軍人威風凜凜,儼然像是打了勝仗歸來的勇士,要投奔家國的懷抱……

觀眾們陶醉在這幅畫面之中,這才知道,什麼叫做鮮衣怒馬少年郎。

何為馬作的盧飛快,何為弓如霹靂弦驚?

什麼,又是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這一刻,觀眾們的心中都有了答案。

許多原本沒有讀懂這首詩,或是沒有領會到這意見的人,不由在腦海回憶出他的一詞一句,記不住的不由開啟手機,或翻開書本,搜了一搜。

這首詞,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原來,詞人,早就做過詞中之人……

“這才是我理想中的辛棄疾啊!”

“唉,我又多了個喜歡的物件是怎麼回事?”

“哇,好難選啊老天爺,我到底是要霍去病還是要辛棄疾?”

“樓上,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當然是全都要了!”

“嗯哼,就是這個辛棄疾老了點,要是把對話年輕時的辛棄疾就好了!”

“沒錯沒錯,辛棄疾年輕時的顏值,連我都要避其鋒芒!”

觀眾們心底頓時又多了個喜愛之人。

是啊,誰說一定要獲得朝廷的認可和重用,才能算是為百姓做了事情,才能算是成功呢?

趙構是被重用了,朝廷是認可他,也不敢不認可他,可他成功了嗎?

他的確在南宋做出了一些舉措,可那跟丟西瓜撿芝麻有什麼區別?

偏安一隅,不去管北地大宋之苦,害得多少百姓慘遭壓迫,又逼得大宋錯失了多少北伐機會?

秦檜是被重用了,朝廷也很認可他,可他乾的都是些什麼缺德事?

一昧的迎合君王,顧小利而舍大局,壓根不去體會民生之苦。

是,他是有政治智慧,很會做臣子,可這能算是成功嗎?

也許有人說,那他能怎麼辦,他不背鍋就得死啊!

總得有人做,也總會有人這樣做,秦檜只是沒得選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