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壓力和機會成反比?(第2/2頁)
章節報錯
“尤其後世的年輕人,壓力和機會幾乎成了反比,大部分情況下,壓力越大,機會反而變得越小,壓力小的反而能抓住更多的機會。”
“晚輩想問一問,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江逸仔細組織著語言,本想問怎麼做才能做到最好,可轉念想想,這個世界有什麼能是最好的選擇呢?
難道選擇了最好的那個選擇,就一定能一帆風順,或者說是少吃苦麼?
人生就像是盲道,誰都不知道幾百米外會是什麼,能做的只是走好每一步。
這一步不一定要是最好的選擇,但儘量是對的,這樣即便不是最好,最起碼能保證這一步不是錯的,最起碼不會留下需要回頭補的坑。
辛棄疾聞言走了幾步,江逸緊跟在他後面。
來到莊園內的池塘邊,“呱呱”的聲音越來越近和頻繁。
江逸看到,有好幾只青蛙正落在荷葉上,白肚皮一鼓一鼓的。
他在城市裡已經很少見到活青蛙了,科技總是在不斷進步,但人與自然的距離卻好像越來越遠,這種天然的寧靜似乎成為了一種奢侈。
乾淨的雨,清新的空氣,古色古香的庭院,江逸浩立其中,感受一切。
辛棄疾微躬著背,雨點落在他白花花的頭髮上,更添了不少晶瑩。
等待了約莫一分鐘,辛棄疾側身,正對江逸道:“做好能做之事。”
“懷才不遇,無非二種情況,一乃才能尚且不足,因而未能成事。”
“二乃才能足夠,卻因種種緣由難以成事。”
“若為一,則繼續苦練,終有一日,走過之路皆可派上用場。”
他頓了頓,繼續道:“如先祖二度燕山,縱然在之後的南宋北伐中,未能派上極好的用場,可對當年的義軍作戰起了極多作用。”
“若無燕山之行,我早已因觸犯軍令,未能抓回義端而死。”
“若無燕山之行,我亦無法協助義軍打敗更多的敵人。”
“在此期間,我依然殺了不少金人,為百姓做了貢獻,減少了朝廷北伐之壓力。”
“因此,後世當記得,才不足時,亦要朝前而行。”
江逸仔細聽著辛棄疾的話,說道:“人生走的每一步路,都作數。”
“是也。”辛棄疾點頭。
“再者,年輕人當有足夠之魄力、血性、謀略,萬不可在才不足時莽撞行事。”
他補充道:“莫看我敢抓了張安國,就覺得我乃有勇無謀之輩,在去之前,我就已料定張安國必會見我。”
“只帶五十騎,是為弱他和金軍的戒心,讓我能夠靠近張安國,且我深知張安國的武藝,在我手下過不了三招!”
“後世要對自己之目標有充足之認識,再製定合理之策略,但萬不可學孝宗,因急功近利,未有充足之準備盲目出擊。”
“要追求戰略上之大成,而非一時的戰術得失,如此,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此乃我剿匪時常用之術,因此每逢戰事,皆能戰必勝,攻必取。”
辛棄疾極目遠望,雨順著他的眼眸流下……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現如今,吾也,廉頗老矣了。”
他收回愁思,語氣中帶著深深的無奈,喊道:“後生啊……”
“在。”
江逸趕忙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