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辛棄疾太過輕銳氣盛,他分明說要招降茶商軍,可等賴文政投降時,居然把他給殺了!”

時空之鏡內,宋孝宗最喜愛的大臣周大必,對正在處理奏摺的宋孝宗說道。

宋孝宗手拿奏摺,餘光瞥了一眼。

見周大必是真氣著了,他趕忙放下奏摺,回道:

“愛卿何須大動肝火,自古兵不厭詐,辛棄疾殺死賴文政這個為首之徒應在情理之中。”

“可是陛下,剛招降完就殺人,若其他地方再發生類似的起義怎辦?”

周大必不忿道:“辛棄疾無疑給朝廷的招安帶了個壞頭,若不懲治,萬一以後再有起義軍,必定會和朝廷誓死相抗!”

“若接受招安也是死,不接受招安反而有一線生機,那誰還會接受招安?”

“辛棄疾此舉看似絕了這部分茶商軍的後患,實則給朝廷留下了一大爛攤子,微臣認為必須敲打敲打他。”

“此人太過浮躁冒進,光從此事來看,便知其往後難堪大任!”

宋孝宗仔細聽著周大必的話,微微思忖片刻,點下頭道:

“愛卿所言有理,但辛棄疾尚為可用之才。”

“此次茶商事件,其他人帶近萬人都對付不了一群小小的茶商軍,兩個多月不僅毫無成效,反而被他們耍耍的團團轉,丟盡朝廷顏面!”

“辛棄疾去的結果你也看到了,他到任後,發現地方就算是精兵也是老弱病殘,換做常人早就束手無策。”

“可他卻有出奇的韌性,一方面頒佈重賞令,從當地官兵、村民、土豪兵當中優中選優,一方面又建議朕降低茶商賦稅,不出三月便以極小的代價打敗頑固的茶商軍!”

“這樣的人才,朝廷若棄之不用,著實可惜。”

宋孝宗到底也是南宋少有的明君,對辛棄疾也展現了寬容的一面。

“可是陛下,他太過冒進了,日後必將難以駕馭,且如此作為並非君子!”

周大必以宰相之尊,在這個時期主盟文壇,為人正直,對辛棄疾誘殺的做法一直耿耿於懷。

他認為這可不是戰場上那種兵不厭詐,若用常規兵法取勝也就罷了,可這是誘殺!

既然說好了投降的人都會被善待,那朝廷就應該言而有信,否則就是不義。

宋孝宗見最寵愛的大臣如此堅持,想想辛棄疾做事著實容易過火,就說:“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畫面定格,江逸說道:“就是在此事後,先祖您受到了宋孝宗的批評,說你雖然平定茶販有功,但不無過失。”

“許多臣子知道新宰相不喜歡您後,就紛紛開始彈劾您。”

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拆,自古不變的真理,在歷史上無數次上演。

“其中第一個彈劾您的,就是宋孝宗的寵臣王藺!”

聽到‘王藺’二字,辛棄疾眼睛一眯,神色中滿是不忿:

“王藺,我本與他無冤無仇,可他居然因此被破格提升為監察御史,就跑到吏部把許多官員的名單都給抄了下來!”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可王藺的火就沒停過!”

辛棄疾攥緊拳頭,雙眸炯如火焰一般。

江逸毫不懷疑,王藺要是在這肯定會被暴揍。

唉,要不說先祖鬱郁不得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