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還有年輕人在醫院繳費視窗竭盡全力交錢,只為治好摯親的疾病,為此低三下四,連隔著手機和人打電話,都下意識彎著腰,啞著喉嚨。

“那個,一千,一千可以嗎?”

“沒有啊,好吧,好吧……”

得到親戚否定的答覆,交費視窗附近的男人遲遲沒有結束通話電話。

咬了咬牙,強行讓自己的臉皮能厚一些,聲音幾乎輕得像是蚊子一樣,低吟道:“那……五百,可以嗎?”

還是否定……

他已經拼盡全力,在23歲才剛大學畢業的年紀,為父母治病湊過了九萬,這會,他再也沒有能力,能夠多湊到哪怕只是一百塊了……

這個世界似乎就是如此,跟親戚或朋友說還差點錢就能買房,大部分人會由衷為你想點辦法,就算真沒有也會好聲好氣。

但要是說借錢度過困難,反而更難週轉到。

墨子仔細看著這些現代畫面,在腦海中快速想出,自己能夠在古代找到的一些對應的例子。

唯獨國考,他並沒能找到類似的參考事件。

江逸對他說道:“先祖,人生百態,世事無常,大多數人往往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這是後世,最常見到的情況。”

“這些人甚至都已經付出了超負荷的努力,可等待他們的依然是失敗。”

“所以,華夏幾千年來都有人認為,人定,未必勝天,更認同的還是盡人事,聽天命。”

墨子靜靜看著這些,他暫時也想不出來什麼辦法。

這是人類幾千年來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如高額醫藥費,如不可治癒的絕症,如突然發生的意外,叫人們如何解決呢?

用儒學,還是用墨學?能解決嗎?

而能夠解釋這些的,似乎還是儒學的天命論。

看到這千年之後的結局,墨子不由思考起自己的非命觀。

這個觀點似乎要更加完善才行……這些都可以作為經驗。

一念至此,墨子正色道:“我得改進非命觀。”

“後生,你提點了我。”

“晚輩不敢,晚輩只是將後世已經發生過的一些事情告訴先祖。”

江逸不卑不亢,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

“後世也希望,能有更全面的墨家思想,來指點我們這些普通百姓尋找到出路。”

聖人最大的聖處,大概就是堅守而不執拗了。

江逸一邊說,一邊思考著自己能從墨子身上學到什麼。

面對合理的質疑,他們總是在不斷地吸取經驗、完善自己,既敢於承認和改善的錯誤,也不會記恨。

“我會盡力摸索。”

墨子的眼神比之先前更加明亮。

他似乎找到了未來的方向,又有了新的目標。

“剛才你給我看了國考,那是何物?”

墨子提出疑問。

現代世界,許多先祖亦不由好奇。

後世的考試,江逸只對武則天提過,除去始皇帝和太宗皇帝背地裡查過之外,其他先祖瞭解甚少。

始皇帝是關心後世之政,太宗皇帝,則是抱著八卦和記錄的心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