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先屠哪個好?(第1/2頁)
章節報錯
“由窩闊臺和蒙哥先後繼任汗位,蒙哥死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最終忽必烈勝出,阿里不哥被幽禁至死。”
成吉思汗面無表情,心知這種權爭難以避免,也相信最後的勝利者應該能治理好蒙帝國。
“但從此開始,你們的內部開始走向分裂,由你的子孫們建立的各國,分為元帝國、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利汗國。”
“名義上元帝國是宗主國,其它4個汗國為附屬國,但實際上各國已經各自為政,並且相互之間還會發生衝突和兼併。”
江逸十分從容的說道。
只因他清楚的明白,這些人無論如何肆虐和壓榨,在不出百年的時間裡,就會有一個拿著破碗的人橫空出世。
成吉思汗不禁皺起眉頭,這豈不是又回到了部落之爭的時代?
“四大汗國之中,本以金帳汗國的實力最為強大,但後來金帳汗國也走向了分裂,最終被新崛起的公國取代,窩闊臺汗國也被察合臺汗國兼併。”
“最終察合臺汗國又走向分裂,分為東西兩國,東察合臺汗國被之後的明朝收編,西察合臺汗國則經過遷移擴張,在中亞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帖木兒汗國,帖木兒汗國的後裔又在阿三國建立了莫臥兒王朝。”
江逸根據他腦海裡知道的一些歷史說道:“最終元帝國,則被一個乞丐趕了回去。”
前面成吉思汗聽了也只是神色不悅,可聽到最後一句時,他難以置信地靠近江逸,再問道:“被乞丐趕了回去?!”
“你是說,蒙帝國最終淪落到偏安一隅的境地,居然是因為一個乞丐?!”
成吉思汗無論如何也不敢接受這點,他想自己如今是何等的威風,誰不服就直接屠城踏平,可到了子孫後代怎就如此不爭氣的?
“並非偏安一隅,華夏的五十六大民族中,其中就有蒙家兒女,我們五十六大民族,就如同連著心臟的血脈一樣。”
江逸鄭重說道:“要是有人想動其中任何一根血脈,其他血脈都不會允許,這是整個華夏的逆鱗。”
“你們華夏對蒙家如此之好?”
“可汗錯了!華夏本就包含了蒙家,何來單列之言!”
江逸十分嚴肅的糾正道:“心臟處有任何一根血脈不好,其他血脈能好麼?”
成吉思汗忽然怔住,他難以想象這會是一個漢家兒女說出的話。
難道自己最開始針對漢家提出的滅種制度真的是錯的?
成吉思汗再次看向耶律楚材,不知為何,他突然有些慶幸,自己身邊有這麼一個人。
否則真的大殺特殺的話,誰又能保證他一路征戰,子孫能萬世不衰呢?
要知道大明只是趕出了元帝國,收了一個分裂出來的國,其他幾個分裂出去的蒙帝國,不是被吞併就是逃到了別處啊。
他成吉思汗再厲害,從面前這青年的話來看,最終還不是死了?
就算之後出了幾個驍勇善戰的子孫,他又能保證曾孫等也像自己一樣嘛?
這一刻,成吉思汗忽然感覺自己的腦海,有一股不一樣的思維一閃而過。
這種思維是相互包容、相互促進的。
可他形容不出來這種感覺,自然也不知道如何表達。
若是江逸得知他的心理活動,會回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當然,也有一部分,如今的確偏安一隅,那部分是需要單列的。”
江逸打斷了成吉思汗的思緒。
成吉思汗愣了住,一時間有些理不明白。
征戰了這麼多年,他還是第一次感到迷茫,怎麼搞得自己跟無根之萍似的?
他好奇地問道:“那本汗在後世眼中,到底是屬於哪的?”
成吉思汗給了江逸一個送命題,大概是猜出自己的所屬必定飽受爭議,心知這兒郎無論怎麼接也得吃虧。
他想看看,江逸會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