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無敵的兔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這一生,自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自覺好學者為當世之最,但博學者,卻從不敢妄稱第一。”
“我雖年長於你,卻依然可以不恥下問,博而好學,後世也應當如此。”
“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後世務必要明白一件事。”
孔聖人嚴肅的看著江逸,語重心長。
江逸回道:“還請夫子教誨。”
“學習並非是被融合!”
孔聖人斬釘截鐵道:“後世切記,學習,是要將別人之長處融匯於己身,而不是學了之後就成為了他們。”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第一思,就是要明確的知道別人比自己強的地方在何處。”
“第二思,便是要清楚的知道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之處,再便是我們所需要的是什麼”
孔聖人細心教導:“如果見了別人的長處就學,而忘記了我們自身需要的東西,便會容易迷失自己。”
“學之要,貴在於融合,融合別人身上我們所需要的長處,以彌補我們自身的不足,若是自己已有路,則不可盲目學之。”
“如習文之人在亂世,為了生存需學武,此為必要,則必當尋一高手討教,如此遇到危險,若禮無法說服,則以德以武。”
“可若是一隻兔子,非要學老鷹飛翔,非得憑藉本身躍崖學飛的話,換來的結果則會是兔不成兔,鷹不成鷹,無以立足。”
“兔若想學鷹,則先當思考,自己應當提防鷹哪些長處,其薄弱處又在何處?”
直播間的觀眾們仔細的聽著,他們發現這期在之後可能是需要反覆去看的,聖人之言行似乎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細細去推敲。
尤其是他的教誨,裡面像是蘊含了不少營養,又像是蘊含著一股強大的文明,似乎江逸真正在跨越時空,將這股聖人之智慧,橫跨千年,寄予後世……
江逸將觀眾們可能問的問題在腦海中推敲,提取而出,問道:
“夫子在論及人與人時,並沒有提到提防之語,為何在說兔子與鷹時,反而有所提及?”
孔聖人笑道:“人與人之間,擇師必當則良,就算不良,也大抵有能和睦和臭味相投之處,故所需提防的地方不多。”
“但鷹卻是可以對兔子產生極大威脅的,所以兔子要學鷹之長處,則必須保證,自己可以活下來”
“一隻不會進步的兔子大多鬥不過鷹,但一隻會精進自身的兔子,就算暫時鬥不過,也可立於不敗之地。”
“我觀糙米之人對你並無善意,想必和華夏之間是敵非友,故你們必須先學會不敗。”
“後世比之糙米,兵戈如何?”
孔聖人關切的問道。
江逸自通道:“若兩者死鬥,或世界不復存在,或讓世界之人皆回到古代,而糙米沒有古代。”
“所以我們並不怕他們,大不了我們華夏重返商周或者更遠古的時代,即便糙米人還能留下幾人也無所謂,帶著這樣的文明記憶,我們再發展一次,依然會是這個世界上的最強者,那時可就不僅僅是文明最強!”
“真要如此,他們連和我們魚死網破的資格都沒有!”
“因此,雖然我們和敵人表面上是伯仲之間,但實則當我們的先輩鑄就出那柄劍的時候,華夏在兵戈方面就已經無敵!”
江逸話音落下,全場譁然!
就問問,還有誰?!
……
近日與孔聖對話耗能過於嚴重,大家早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