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農村,兩盞車燈亮起……

……

與此同時。

節目之中!

漢武帝得知調戲事件後,冷然道:“如此類者,全殺又何妨?”

“朕最見不得調戲女子之徒,若在武周,朕要他們通通死絕!”

武則天勃然大怒。

“如此看來,後世之孤勇者,有法,有群眾,他們或孤身在前,或孤身在暗,但只要是為了人民,人民就會支援他。”

李世民在記事折上寫道:“此事,大唐當引以為鑑。”

“若是可以在大唐發明出一種能夠宣揚此類的同時,應當不錯?”

“這應該和我們的告示差不多。”

李世民皺眉沉思著,問道:“各位可有想法?”

漢武帝說道:“後世有手機之類的工具,所傳達的資訊遠比我們的要更快、更多,而我們又暫時無法造出手機,要出現這樣的速度,很難。”

始皇帝沉思了會,笑道:“不一定要有和後世匹及的速度,我們可以設立屬於民間的情報制度。”

“此類制度,專門收集民間發生的好事與惡事,並由官府公示於眾,給予犒賞。”

“一來可以讓行正事者光宗耀祖,激勵民心向正,二來可以讓百姓更加清楚的知道,官府對惡人的零容忍,這可以由歷朝歷代的後生們,根據自身國情,制定賞罰。”

“且對正事所做極多者,應有當地官府上報朝廷,以彰顯其功德。”

聽了始皇帝的話,江逸和許多先祖都開始沉思起來。

江逸終於知道,為什麼始皇帝可以想出統一度量衡和文字之類的千古名政了。

嬴政!

這大概,就是天花板級的人如其名!

李世民點頭道:“始皇帝此言,與舉孝廉之政倒有頗有些相似,不過更加精進了不少。”

“雖說自隋朝開始出現了科舉,但朝廷也可適當放出一些名額,可給此類賢者一個特殊的犒賞或入仕渠道,不過這需要避免弄虛作假和惡意爭功的問題。”

李世民說完,再次沉默。

朱元璋提議道:“這就得設立一個監督體系。”

武則天回道:“武周的銅匭如何?”

“可,但需要更精進一些。”

朱元璋擺了擺手:“武周時期的銅匭更多的是你消滅異己的手段,若想真正起到為民的作用,首先得對惡意誣陷者施以重懲。”

始皇帝一絲不苟的聽著這些後輩的交流,分析著其中的關鍵詞。

消滅異己,又與監督有關,可能產生誣陷,應當是檢舉之類的制度。

“若是如此,朕倒覺得可行。”

始皇帝說道:“對於被舉薦上來的人,應當派兩個完全不同職位的人前往當地考察,對於收集到的那些資訊,也應當允許核實。”

“至於那些惡意誣陷,不把別人的命當命的人,朕看也不用重懲,直接殺了便是。”

最後一句話,始皇帝的語氣極為平淡,卻讓人不寒而慄。

趙構心態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