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曹操:孤就只配在末年?(第1/2頁)
章節報錯
曹操正襟危坐,因為看不到漢武帝的神色,他才更有勇氣說出口。
可恰恰又是因為看不到,反而在問完之後,更加緊張。
他很想得到武帝的答案,這將決定他的一生是否會得到漢室的認可。
這時候,在東漢末年之後的皇帝也都沒有吱聲。
他們大概猜出了曹操的身份。
而他們,也想聽一聽,漢武帝對此的看法!
漢武帝的代入感很強,腦海裡已經想到某個未來君主被挾持的畫面了,頓時神色一冷。
與此同時,他在心裡很快推斷問這話人的身份。
從發問人的語氣中,不難聽出其中略帶緊張之意,這說明他很在意朕的回答,很可能便是自己口中所說的挾天子之人。
他自稱是孤,說明他爵已至王……
那麼,他到底是異姓還是同姓王?
漢武帝的右手食指刻意敲擊著面前的帥桌,發出了“砰砰~”的輕微聲。
另一邊,江逸看到曹操握著酒杯的手指越來越用力,表情越發凝重。
呼吸,似乎都沉重了許多。
諸多先祖也都靜靜聽著這聲音。
始皇帝也不由思考起了這個問題。
他的心中倒是有了些許考量,但並未干擾漢武帝的思緒。
“諸位,若是你們會如何看?”
漢武帝把問題拋了出來,打算等會再說。
其他皇帝也不由思考起來。
趙構一直在等著‘慈祥’的始皇帝發言,到時候自己只管附和就對了。
朱元璋首先說道:“若是咱的話,倒挺希望在那種情況下,有一個這樣的能臣!”
“哦?”
漢武帝凝眉道:“為何?難道你不覺得此人背主麼,一朝天子豈是臣子可以挾持的?”
“此人雖然挾天子,但他終身奉養了他,他所處的時代,十常侍之後又有董卓禍亂朝綱,再之後便是山河破碎,諸侯並起,各方梟雄無不打著興漢之名,行奪天下之實。”
朱元璋分析道:“若是東漢末年沒有那個叫曹操的,只怕大漢江山會淪為和大明一樣的結局。”
“他死後,才有三國,而許多名為扶漢的人,最終卻在天子未死時,就邁向了稱帝之路。”
“大明是何結局?”
漢武帝把朱元璋的話記在了心底,為自己的判斷提供依據。
“明末皇帝朱由檢,便是因無濟世安邦之才,越忙越亂,使得民間四處起義,又有清軍伺機入關,最終使得皇朝落入清人之手,民間生靈塗炭……”
朱元璋嘆氣道,他想起了那個在煤山上吊死的後世,雖說已無恨意,卻仍感惋惜。
“若是那個時候,明末能得曹操這樣一個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朱元璋的話讓江逸陷入沉思。
如果曹操在明末,是否清軍還能入關?
其他先祖雖然不知道明末發生了啥,但從朱元璋的話語中,便能推斷中明末的畫面。
始皇帝更是推斷出了兩朝的末年之局,說道:“依朕看,東漢末年出個曹操沒什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