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永樂大典,那一頁恢宏無比的史詩(第1/2頁)
章節報錯
江逸喝下明酒,所幸在將對話人物定為朱元璋前,他就係統的看了下歷史學家給自己總結的檔案,對大明各個時代都有了足夠的瞭解。
否則,按照朱元璋問問題的頻繁程度,再加上又全都是問的大明,他一時半會還真的很難答上。
這對一個歷史文化類的主持人來說,可以說已經足夠當場社死了。
他在腦海中快速回憶了有關永樂大典的事情,坦然說道:“永樂大典是朱棣下令讓解縉、姚廣孝等人主持編撰的一部華夏各大典籍於大成的類書,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的百科全書,堪稱世界奇蹟。”
“永樂大典集華夏曆朝歷代的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等史料為一體,集華夏文化之大成,為後世對明初以前的各類學科文化,提供了可供研究的路徑。”
江逸起身,漫步在應天殿上,打了個比方:“古代典籍就如同是一艘又一艘的鄭和寶船,它們的形態、語言、內容、文字,都是一個又一個時代文明的寫照,是華夏文明的無價之寶。”
“永樂大典,就是一部承載了華夏各大時代文明的寶船,是永樂大帝為我們後世,留下的最珍貴的寶藏!”
江逸字字珠璣,聲音迴盪在應天殿上:“永樂大帝為此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雖然有許多人不解,但他仍然願意頂著這個罵名,為我們後世記錄下那一筆又一筆史詩!”
他話音落下,時空之鏡中,出現了身穿龍袍,有些隨意的坐在龍位上,身子右傾,右手慵懶的撐著腦海,頭髮有些花白的永樂大帝。
在永樂大帝下朝辦公的大殿上,此時,正站著三個紅袍老臣。
朱棣半眯著眼睛,左手食指漫不經心的敲擊著桌面,“咚……咚”的細微敲擊聲,好像在告訴殿上群臣,朕,很不開心。
“陛下,自大明建朝以來,國家連年打仗,戶部已經沒有那麼多的銀兩了,要不,我們還是暫停修撰永樂大典吧?”
“是啊陛下,現如今國家正是需要修生養息的時候,若是因為永樂大典,讓戶部空虛,到時若是大明地方上有急需,戶部將無法撥款……”
“陛下,如今瓦剌、韃靼等部落,依然對我大明虎視眈眈,此次修撰永樂大典,光是參與的朝臣文士、宿學老儒就達到2.16萬人,再加上還要派人在民間搜尋各類典籍,所耗費的錢兩實在過多……”
這個時候的大明,還沒有打到斡難河畔,周邊異族時不時襲擾大明邊境,正是充滿內憂外患的時候。
一個留著山羊鬍,看起來五十多歲的紅袍老臣,躬身,眉宇微蹙,看起來心事重重:“這時候,若是瓦剌、韃靼等部落派兵來襲,和大明發動大戰爭的話,戶部將沒有錢兩以供軍需。”
“到那時,一旦將士們吃不飽飯,穿不了好的盔甲,大明就危險了!”
幾個老臣冒著被砍頭的風險,在大殿上拼死諫言。
他們認為,眼下,大明還遠遠沒有到可以大動財力的時候,在錢兩不富裕和國家還不夠強大的情況下,繼續花費那麼多的錢兩和精力,去編撰永樂大典,無疑是錯誤的決定。
他們不能讓大明的將士沒有盔甲,不能讓邊境的百姓時刻處在異族人的刀下!
也必須為了大明未來可能出現的災荒,未雨綢繆!
朱棣半眯的眼睛微微睜得更開,反問道:“說完了?”
“???”
老臣們皆是一愣,瞅陛下這表情,好像什麼都沒有聽進去?
“永樂大典必須趁早修撰,無論要大明付出多少人力物力。”
朱棣的語氣聽起來並沒有多大波動,但就是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他緩緩坐直,掃視了三位老臣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