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卻有些頭疼,怎麼感覺說來說去,還是自己的錯最大?

乾隆這時也賣起了慘:“爺爺,和珅的確是大清不可多得的人才,大清也有像紀曉嵐這樣的忠臣,但是他們辦事能力皆不行,孫兒所處的這個階段,還真少不了和珅。”

“若是有人能夠替代和珅的話,孫兒也定不會放任他如此下去,可事實就是,那些貪人必須要由他控制!”

“因為孫兒……早已殺不完他們了!!!”

康熙在紫禁城裡,沉思著踱步,這下倒好,本來還想訓斥乾隆一番,可到頭來問題居然是自己埋下的?

觀眾們見到這幕也都樂起來了,第一次覺得看典藏華夏竟然這麼開心。

“原來小丑竟是我自己!”

“此處心疼康熙帝一秒鐘!”

“不過和珅這話總感覺是在詭辯,為什麼我挑不出來毛病呢?”

“完蛋了,我不會被和珅說服了吧,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反正不管怎麼樣,貪是鐵定的事實!”

就在大家熱議之時。

江逸看著乾隆說道:“確實如乾隆帝所說,殺不完了,但這一切,可並非與你沒有半點關係。”

乾隆一愣,這人難道不是被自己的文治武功和長遠佈局所折服,想要在爺爺面前幫自己說好話的嘛?

不知為何,這一刻,康熙竟是覺得自己的心情稍微好了一點。

“後世快說說,弘曆到底還做了什麼,是朕不知道的!”

康熙腰桿緩緩挺直。

“陛下的確開了一個不好的頭,但雍正皇帝也做出了補救的措施,雖說短時間內並非取得根本成效,但也掀起了一陣浪潮。”

“養廉銀製度雖然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和不足,但若是乾隆帝選擇做出改進或另想他法整肅吏治的話,不管是乾隆,還是嘉慶時期,相信大清的風氣都會好上不少。”

江逸剖析道:“可到乾隆帝時,他非但沒有發揚好的,反而讓捐納制度更往上升了一級,平民逐漸可以可以捐貢生、監生,甚至還可以透過捐錢升職!

“譬如,若是想當國子監博士,進士就只需要捐370兩,沒考中進士則需要捐520兩,舉人則要捐660兩等。”

“在後來,他還搞出了‘議罪銀’,更是誇張離譜。”

話到此處,江逸是真有點心疼雍正帝了。

一個康熙,一個乾隆,這兩一個開創,一個發揚,夾在中間的雍正本想力挽狂瀾,分明留下了一個就快得到解法的過程,卻被乾隆置之不揚……

“弘曆,這就是你幹得好事!”

康熙這下,是真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