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際效果來看,雍正的皇帝的功績比陛下要大。”

“即便是外國的傳教士,都不止一次地歌頌雍正皇帝,曾有傳教士如此評論道:‘您能給雍正皇帝帶來最的樂事就是向他提出一個能夠提高民眾福利、緩解百姓的生活壓力的良策;他會不惜一切代價努力將這項計劃儘快訴諸實踐。

他制定了一系列弘揚美德獎勵善舉的政策,使得臣工們紛紛效法雍正皇帝的節儉之風,以幫助災荒之年的百姓渡過難關。”

雍正,一個在這一期,曾被江逸考慮要對話的人選之一,江逸最終沒有選擇他。

因為康熙遺留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而雍正再怎麼有心和才能,在時間上和精力上,他都已經遠超了常人所能承載的極限,他再如何努力,最終,也只是一個人……

即便江逸把很多事情都告訴他,他也很難再分神去處理。

與其讓這位有著充足歷史貢獻的皇帝,在新時空變得更累,倒不如讓康熙從年輕時就注意到很多問題,這樣不僅可以讓後世的那些先輩們少流血,也能讓之後的雍正,扛起一個更加宏偉的大梁。

若是遺留的問題少一些,以雍正的才能,是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的。

而且雍正在防廢鳥這方面是出了名的,他十分重視倭患,若非騰不開手,江逸猜測,以雍正的性子,肯定會去和廢鳥碰一碰。

康熙點頭讚許道:“沒想到胤禛在為政方面,竟有如此才能。”

“若是朕將儲君之位現在就留給他,是否他可以做得更好?”

康熙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晚輩也無法確定。”

江逸坦言道:“雍正在成為皇帝之前,就經歷了九龍奪嫡的磨礪和考驗,所以在登基之初,他的各方面能力都已經得到了增強。”

“若是沒有九龍奪嫡,早早被立為皇太子,他仍然是傑出的,但按照陛下的性格,怕是難以容忍。”

胤礽結黨營私,康熙都忍不了,要是雍正輔國,真做出什麼功績,引來群臣依附,康熙只怕更要發狂。

從機率上來推斷,其實雍正還是做最後的勝利者更穩妥,至於中間誰得勢都沒啥問題。

反正都不是笑到最後的,讓他笑笑又如何?

康熙皺著眉頭,在推測著江逸話語的真實性。

一個日漸老去的皇帝,看到一個正在不斷成長的太子,真的會擔心他威脅到自己的皇位麼?

“朕,想到了漢武帝。”

康熙正色道:“劉據之所以不得好死,很大程度便是與漢武帝對他的猜忌有關係,擔心他謀反。”

“人一旦到老,即便是皇帝也難免昏庸,朕或許也不例外。”

可以說,康熙絕對是一個理性的人。

所以,當他分析到這裡時,並沒有覺得自己不會像漢武帝一樣。

即便,他提前知道了結局。

在這方面,朱元璋就看得很透,只留遺詔給朱棣,而不直接立他為儲君。

“看來在皇位繼承上,朕也得順應歷史的洪流。”

康熙撇嘴一笑,釋然道:“至於九龍奪嫡……”

“朕還真想好好看一看,孩子們都會有什麼樣的手段!”

“胤禛培養出來的儲君,可有勝過他?”

康熙繼續問道。

江逸搖了搖頭:“雍正在位期間過短,導致不少事情‘人亡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