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停滯,江逸正色道:“正是因為這條禁令,導致華夏大地的代數符號,直到1859年開始流傳……”

“而那已經是一百五十多年的事情了,早已不再是新法……”

江逸心情有些沉重地嘆了口氣。

“陛下除了自己不懂之外,還總是會嘲笑別人不懂,如大臣李光地,陛下曾問他可識得老人星,李光地答不出來,陛下則得意笑道:老人星在燕京肯定看不見,若是在閩廣,你連南極星都看得到。”

“事實上,閩廣是看不到南極星的,李光地在這之後就被降級了。”

“後世的梁公則剖析出了一個結論:陛下的科學,是用來打擊他人的工具……”

科學,一種本該被無比重視的學術,就這樣在幾百年前就與華夏大地擦肩而過……

“你這不過是站在後世的角度來指責朕,朕身在這個時代,豈能看到那麼長遠的事情?”

康熙否決道。

“那陛下,可認為自己是千古一帝?”

“那是自然!”

“那為何在對內政策上卻無長遠的目光?”

江逸毫不猶疑道:“陛下說晚輩論後世,於你不公,那晚輩便於你論古!”

“早在明神宗萬曆十一年(1583),便有傳教士利瑪竇踏入中土,還帶上了自鳴鐘、《坤輿萬國全圖》、大西洋琴等物品!”

“當時,明朝禮部將利瑪竇圈禁,固守儒家傳統禮教的官員,生怕節外生枝,無不表示要將利瑪竇驅逐出京!”

“但萬曆皇帝不僅放了他,還批准西方傳教士參與曆法改革!”

“當時,歐國家的天文學、數學知識,都已經非常先進,萬曆皇帝此舉更是開啟了利用西方科技的先河!”

“尤其是《坤輿萬國全圖》,這可是個好東西,清朝後期道光被夕陽揍慘了之後,居然都不知道人家的地盤在哪都不知道!”

“而在百年以前,萬曆皇帝就已經知道了歐的風土人情和宮廷生活!”

江逸十分憤怒的說道。

這就足矣說明當時的清朝是越發展,越倒退。

倒退的時代,無論是哪家皇朝,最終都難免捱打覆滅之局,這是歷史的必然。

也是後世當永世不忘的教訓。

落後,就要捱打!

許多觀眾們都皺起了眉頭,發現自己瞭解的還是有些少。

“奇怪,《明史》不是說‘明之亡,實亡於神宗’嘛,怎麼聽江神這麼說,我覺得萬曆皇帝還挺牛的?”

“是啊,在封建時代,儒家主流的思想中,萬曆皇帝就敢於接收這些新事物,光在魄力上就沒得說了……”

“那我到底該信誰的呢?”

“樓上,明史清朝人編制的,雖然也是水平較高的典籍,但也難免帶點色彩。”

“你想想,以清朝對新事物的那種態度,怎麼可能把萬曆皇帝的所做所為說成是正確的呢?”

直播間的觀眾們都陷入了猶疑,一時間竟有些看懵了。

璀璨的文明,就是如此燒腦,像糙米,連剖析的資格都沒有……

此時,正在做筆記的糙米人早已一臉懵逼,被迫把時間、地點、事件記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