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豎子年輕,當真不知所謂!”

康熙冷笑道:“朕倒是想聽聽,你如何為千萬家何來?”

“大清必定會福澤千秋,立於萬世,大清之強,可非前朝能比!”

“若是你能讓朕親眼看到後世,朕便相信你的身份。”

江逸沒有多說,對康熙來說,很多事情,真得讓他親自看一看!

他右手向前一揮,一道時空之鏡被撕裂了開。

他打算先讓康熙看一看現代的畫面!

下一秒,康熙清楚地看到,眼前的世界好像變了一番模樣。

各種“奇怪”的建築之下,人們穿著各種各樣的衣服。

他的目光掃過每一個在大街上路過的人,發現二三十個男人中,只能見到一兩個扎著辮子的男人。

可這辮子跟清朝規定的扎法是不同的,讓康熙很是意外。

那麼多人都不扎辮子,說明清朝確實不存在了!

“這……怎麼可能?”

“朕的大清,會亡?”

康熙難以置信地瞪向江逸:“朕的大清,怎就亡了!”

“因為清朝的很多制度,給華夏留下了難以拔除的禍根。”

江逸冷然道。

康熙沒有說話,只靜靜地聽著。

江逸引經據典道:“後世曾有科學院院士,研究過陛下這個時期的科學,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華夏的科學直到清初康熙一朝才真正開始衰落,認為陛下是‘窒塞民智’。”

康熙聽到科學這兩個字並沒有多大反應。

顯然,他本人是理解的。

只問道:“為何如此說?”

“朕在康熙十二年時,就重申新墾荒田十年後徵稅,在十年內所得皆為百姓所有。”

“對於百姓耕種的原先屬於明朝宗室的土地,朕也下詔農民可以不必支付田價,照常耕種!”

“對於那些交過“易價銀兩”的,也可以從來年的常稅中沖洗!”

“朕如此為民著想,豈能說朕在智塞民智?難道墾荒不是百姓的首要重任麼?”

康熙覺得江逸剛才說的就是個笑話。

尋常百姓,需要什麼智慧?

他們只需要接受朕的統治就行了!

土地,朕來打,田,朕給你們,但給你們先進的智慧幹嘛?

“時代是在發展的。”

江逸打算以古代的事情來給江逸舉例,什麼都用後來才有的思想,去作對比,對古人來說是有些不公平的。

他謹言道:“秦孝公接受商鞅建議,實行軍功制和法制,才有後來大秦之強。”

“在那個時候,其他各國的公爵和陛下也有著一樣的思想。”

“百姓嘛,負責勞作和被統治就好了,需要權利、地位和那麼都知識幹什麼?於是,便有了他們的固步自封。”

“當然,他們其他國家也有人實行了新的制度,但大多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