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在時空之鏡上緩緩消失,江逸看到,晚年武則天像是釋然了什麼一般,重重地呼了口氣,笑道:

“果然,即便是當年的朕知道了一切,也依然會選擇這麼做。”

“正如你剛見朕時所說,近些日子,朕已經打算明年回長安了,朕一直在想,既然遲早要還政於李家……”

“那朕,為何要執掌天下?”

武則天緩緩,從天樞旁,走到了江逸面前。

江逸心知,武則天還政於李的心並非全是心甘情願,她晚年是想過讓武承嗣或武三思其中一人當太子的。

若非狄仁傑帶頭勸了勸,最後是不是傳位李顯還真不好說。

這位女帝,心中亦有開拓武周萬世之基的想法,只可惜,當時人心依然在李家。

“尤其是當朕得知,李隆基竟然剛登基就要推翻朕的天樞時,朕更加懷疑所做的這一切,朕也想建立不朽的功績,到最後,只二十年,天樞就沒了?”

“先祖無需懷疑,您是華夏的有功之君,這是李隆基的錯,不必強加於您個人身上。”

江逸十分嚴肅地看著武則天。

“先祖雖然沒有將武周延續下去,但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之後也很難再有的大盛世。”

江逸謹言道:“唐高宗的病並非由您引起,無論當時是誰做皇后,高宗該生的病還是會生。”

“但,不是誰做皇后,都能如您一般出類拔萃。”

“若無您敢於打破常規,輔佐高宗,大唐權利更不知旁落誰手,誰也無法擔保,會不會有新的權臣,甚至是奸臣出現。”

江逸根據自己看過的檔案,客觀地分析道,那個時候的李治身體不好,腦血栓壓迫視覺神經,導致後期不能視物。

試想,若是在他身邊的,不是武則天,而是一個奸臣、宦官、權臣,大唐天下會如何?

誰敢說,站在這樣的李治身旁,會生不出想要濫用權柄的心?

“是的,見過年輕的自己後,朕已然不再猶豫,就算是重來一次,朕依然會做那萬人之上的女帝!”

武則天目色冷凝,釋然,且不屑道:“這天樞哪怕朕殺了李隆基,也依然可能有別的皇帝去毀,但朕不能因此,就沮喪了。”

“朕百年之後,會立下無字碑!”

“身後之事,任由後人評說,千秋史書,自有公斷!”

武則天拂袖,不再看向天樞,果斷往永珍神宮走去。

雖已七十多歲,已有隱疾纏身,但這一刻,她的背影卻充滿氣勢,每一步給人的感覺都充滿力量。

江逸知道,這才是武則天該有的樣子,只不過今天她所知道的一切,都遠遠超出了她的認知,這才讓她頗為懷疑自己。

做好這一生該做的,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可以算是成功。

至於死了之後,別人怎麼說,誰又需要過多去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