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華夏後世還有很多貧苦地區的孩子,他們並沒有良好的生存條件,甚至每日都得翻山越嶺去學堂。”

“他們不是不想,也並非不能起得更早一些,去吃一頓飽飯,而是……吃不起。”

江逸心念一動,時空之鏡上的畫面驟然變化,出現了一座又一座大山中貧苦孩子們上學時的場景。

一根鐵索上,一個又一個孩子,隔著大江大河,從山的一頭,滑到另一頭。

有的看著眼下洶湧的江河水,面無表情,似乎早已習慣……

有的還處在怕與不怕之間,不敢低頭去看。

有的,顫顫巍巍著,即便之前從來沒有滑過,為了上學,也不得不鼓起勇氣,拼命地拽著鋼繩。

泥濘山路間,一個個揹著書包,看起來不過七八歲的孩子,一大早便去攀山越嶺,有的甚至還得從極陡峭的山路間過,拼盡全力地小心翼翼,才能夠到達自己的學校。

一座大山之上,只有一條通往山下的讀書路,還是用鐵桿子搭建的,幾近垂直的爬梯,成年人走著尚且心驚膽戰,孩子們卻是起早摸黑就得往學校趕去……

“哇,這也太累了吧,我本以為我住校就已經夠苦了,沒想到在大山裡還有這樣上學的同胞!”

“這樣的地方,我們華夏還有很多,所以說復興之路任重道遠啊。”

“沒錯,我覺得社會應該更多的關注到這些群體,他們真的太難了,讀書的前提,竟是要先拼命跋山涉水!”

直播間中,許多的學生觀眾都忍不住發出感慨。

原來,那個平時自己只需要坐車或走幾步路,就可以到達的學校,卻是有這麼一群人,每天要窮盡一大早最充沛的精力,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才可能安全到達。

累,怎能……不累?

武則天心疼地看向這些穿著破舊衣裳的孩子們,不由蹙眉:“為何,後世孩子們,竟如此之累?”

武則天不斷走近時空之鏡,許是年老,許是想起自己曾經也可以有如這般可愛的孩子,看到他們,心生憐意。

直播間的觀眾們彷彿都能感受到一些她的情緒般,都不由被她的一舉一動,乃至於一個眼神,吸引了住。

他們,想要聽一聽,江逸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是啊,為什麼,要這麼累?

如果是自己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會不會和那些孩子們一樣,選擇讀書?

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讀書?

江逸跟在武則天身側,來到了離時空之鏡只有一米的地方,言道:“因為,後世有夢!”

“何夢?”

武則天側身,好奇地看向江逸,這一次,她和江逸的距離,只有一米不到。

“於國而言,我們有復興之夢,正是因為國有此夢,才有一個又一個走出大山的孩子,最終又回到了大山,教書育人,才有一個又一個本就在城市,本可以不吃大山之苦的人,甘願主動去到大山!”

“他們甘願成為華夏基層建設的一份子,回饋鄉恩、國恩!”

“正因為有如此之夢,越來越多的寒門學子走出大山,越來越多的寒門,可出貴子。”

江逸鄭重說道:“於個人而言,後世亦有夢!”

“個人之夢,是為求知、富強、興國。”

“在我們後世,國家對孩子們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讀書去獲得知識,讀聖賢之經典,知全球之地理,品古今之政治,學數理化,步行天下,腹有才能。”

“對於大山中的孩子們來說,他們亦有走出大山的求知之心,透過學習,他們可以參加考試,步入能夠教會他們各項專業技能的學堂。”

“因為這份求知之心,因為對大山之外世界的好奇,所以,才有畫面中那一個又一個孩子們,無論遭遇何等困境,都願意去闖,去學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