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且問你,陛下真讓當地百姓敬若父母?”

曹操意識到,如果漢獻帝真的能夠有這般才能的話,那麼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很有可能是錯的。

“是的,所以關於獻帝后期到底如何,也許只有當時的百姓才最清楚。”

“可以確定的是,百姓絕不可能全是睜眼瞎,更不可能對懦夫敬若父母。”

江逸依據自己的看過的一些史料,謹言道:“再結合在位期間,他確實敢與魏王相爭,足矣佐證獻帝有一定的骨節。”

“只是在才能方面,魏王乃不世雄才,而獻帝也許的確可以成為一個明仁之君,但與魏王的才能相比,必然相形見絀。”

“正如魏王所說,縱然獻帝有一定的才能,但他確實凝聚不了漢臣之力,也無法征服武將之心,更無雄主之才,又生在諸侯割據時期,的確難以力挽狂瀾。”

江逸並不認為曹操看錯獻帝是一種錯。

因為獻帝后期的所作所為,都是曹操的死後的事情,自然不可能以作為後世的角度,自以為是的認為曹操不行。

這就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卻說巨人比自己矮是一個道理。

獻帝在禪讓之後,確實是在山陽做了不少貢獻,但那都是後事,無論如何,任誰坐在曹操的位置上,都是不可能放權的。

“看來陛下確有些才能。”

曹操撇嘴一笑,意識到自己確實可能對漢獻帝存在一些偏見了。

但他並不怎麼在意。

偏見就偏見了,那又如何?

“孤再問你,劉備後來的下場如何?”

要論曹操最恨誰,劉備可以說是絕對的第一了。

“關羽死後,劉備為了報仇,興兵進攻東吳,被東吳都督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戰勝,最終病死白帝城。”

“他,可稱帝否?”曹操狐疑道。

“曹丕稱帝之後,劉備也建立蜀漢。”

“呵呵……”

曹操冷笑:“果不出孤所料。”

“劉備此人,大奸似忠,大偽似真,陛下只是被封為山陽公,他就這麼著急稱帝了?”

“他打了一輩子光復漢室的旗號,到最後,自己卻也篡了漢室!”

曹操忽然像是確認了心中猜想似的,對劉備越發不屑。

江逸按照一些史籍上的記載說道:“據說劉備當時,是被民間傳言所誤,認為漢獻帝已死,這才稱帝。”

“哈哈哈哈,後世豈信這等傳言?”

曹操忽而大笑:“後世,你可知孤光在蜀漢,就安插了多少細作?”

“就連孤自己都數不清!”

“他劉備再傻,難道會在大魏沒有細作麼?”

“僅僅是憑藉民間傳言,就斷定陛下已死,就貿然稱帝,劉備之心,難道不是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