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明還了陳江明一個搖頭:“我倒覺得江逸的回答很精細。”

“哦?”

陳江明戴著眼鏡的眼眸中閃爍出一抹精光。

秦漢明繼續道:“江逸的假設建立在項羽會過烏江的情況下。”

“雖說在事實上,項羽根本就不可能過烏江,也更不可能以自詡驕傲的貴族血脈,去佔山為王。”

“但”

秦老爺子頓了頓,擲地有聲道:“如果他會過江的話,那就證明這個時候的項羽學會了能屈能伸,學會了隱忍。”

“這樣的霸王,遠遠比被劉邦打敗之前還要恐怖,是什麼都有可能做出來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項羽一旦過了烏江,勝負猶未可知的原因。”

陳江明點點頭:“就是不知道項羽最後會怎麼選?”

“我倒是更好奇,江逸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

秦老爺子注視熒幕說道:“後世,到底希不希望項羽過烏江呢?”

……

見項羽聽了答案後沒有說話,江逸繼續說道:“晚輩答項王第二問。”

此話一出,大部分觀眾都豎起了耳朵。

“來了來了,我最期待的一個問題!”

“就連我自己都不知道希不希望霸王過烏江!”

“如果過了,大漢很可能就不存在了,但如果項羽坐上皇位的話,大漢初期還會被匈奴壓著嘛?”

“如果是項羽坐皇帝的話,我估計匈奴人都不敢嘚瑟吧!”

“唉,可惜這位千古霸王沒有和匈奴人交過手,否則我真想看看結局!”

江逸在腦海中設想了一下,發現他對項羽和匈奴大戰也挺好奇的。

但是,這幾乎不可能發生。

江逸推測,以項羽的戰力,要打匈奴那是絲毫不慫,但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都會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戰馬和騎術上的懸殊!

項羽雖有烏騅,但烏騅只有一匹,匈奴卻有數以萬計的精良戰馬,依靠匈奴草原為飼養場,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更別提匈奴人的騎術了,大漢足足發展了幾十年,到漢武帝時才有條件反攻。

若是讓項羽坐了皇帝,以他的治國水準和性格,只怕活不到有能力徹底反擊匈奴的時候。

這就是歷史的必然性。

無論是誰坐了這個時期的中原皇帝,都很難在當下的國情有所建樹。

但是,要回答項羽的問題卻需要有一定的水準。

要是說不希望的話,觀眾們難免有說江逸苛刻,連臨死之人都要打擊。

要是說希望的話,觀眾們又難免會說江逸說的並不代表自己的想法。

總之,這種代後世答的問題,無論怎麼回答,都會遭到質疑!

‘此時此刻,外界肯定有很多人,都希望我的回答這個問題,無論我站在後世哪一方的角度,都一定會被競爭對手在暗地裡帶節奏。’

‘必須想一個兩全其美的答法。’

一念及此,江逸思忖片刻,心中已然有了對策。

他正視項羽,鏗鏘有力的答道:“後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