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飲馬巷。

這個巷子很有名氣,相傳南宋時候,金兀朮攻進了建康府後,帶領一支人馬直奔內橋舊王府,“擒賊先擒王“,他要活捉趙構。

趙構得知軍敗的訊息就南逃,剛走到離南門還有半里地的時候,他的坐騎突然煩躁不安,拉長頸子要叫喚,無論怎樣勒緊韁繩也制它不住。這下可急壞了趙構,還是一個小臣稍懂得點養馬之道,他說:“皇上,想必是馬走渴了,要飲水哩!“

“這小巷子裡,哪來水呢?“

“井倒是有,可沒有水桶提呀!“那個小臣走上前來,牽著皇上的坐騎,來到井邊,讓馬在百姓淘米的水缸裡喝個夠,它這才老實了。飲馬後,他們又經歷了幾次驚嚇,終於闖出了城門。

這條巷子後來就叫作飲馬巷了。

巷子裡有一個小酒館,沒有名字,沒有招聘,就門前掛了一個“酒”字。

酒館裡,還有幾個人就餐,有兩個人在乘興划拳,聲音很大。還有一個穿著青衣的漢子,既不顯寒酸、也不顯闊綽的青年人滿面風塵之色,剛剛在左牆角落座。

還有一個眉清目秀的年輕人,扇子房在一旁,坐在右牆角正在自斟自飲,看他桌上菜色,都是尋常鄉間菜餚,也算是豐盛了,他喝得很有滋味。

另外兩人一箇中年一個少年,都坐在酒店正中的一張桌前,中年人方面闊目,眉如塗墨,雙眼顧盼炯炯有神,少年對中年極為順從,應該是他的兒子。

引人注目的,是一個男子,桃花眼,穿著比較儒雅,但是臉上塗有胭脂,手捻成蘭花指。京城腳下,雖然什麼樣的人都有,但這樣娘娘腔的,大家見得少,卻都覺得傷風敗俗,投之鄙夷的目光,沒有誰靠近他。

陳遠和穿著便衣的袁彬、董明況及換了衣裳的鮑參軍走進酒館時,袁彬抬眼上下掃視了他們一番,目光帶著審視,頗有些不怒自威的味道。

酒館裡的客人卻只埋頭吃喝,不管誰人出入,並不抬頭去看。

店小二立馬笑臉迎上來,掏出抹布在他們跟前的桌子抹了幾下,露出招牌的微笑:“各位,想吃點什麼?”

鮑參軍率先道:“我要吃東坡肉。”

店小二為難道:“客官,不好意思,東坡肉暢銷,今日賣光了。”

董明昌皺眉道:“那就來一盤青羊肘子吧,再炒幾個好菜,來兩壺竹葉青。”

“這——”

“怎麼了?”

“抱歉客官,青羊肘子也沒了。”

鮑參軍雙手扶桌,怒道:“你這裡掛著幾十道菜名兒,可我們點一樣沒一樣,哪有這樣做生意的?”

那小二抱著歉意地道:“真是對不住啊客官,小店小本經營,您看,連招牌都沒有呢,酒館裡備的菜有限,客人多了,這菜料可就不齊了。”

“行了行了,這些菜我也不點了,給我們來四碗熱湯,兩斤牛肉,炒幾個小菜。”

“好勒,客官稍等。”

菜還沒上,幾人正說著話,突然急匆匆地進來幾個衙役,一個張口大叫道:“店家,店家,趕快出來,衙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