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的話一如既往的語出驚人。

有些官員奇怪的問同伴:「雞會吃同伴嗎?」

旁邊的低聲回答:「還真會,我小的時候,隔壁家裡窮,餵雞,鄰居因為缺糧,又捨不得殺,投食不夠,一隻小雞被其它雞活活咬死,吃了部分。」

有官員科普道:「有書記載,雞確實吃同類的。」

其他官員感嘆紛紛,當然,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貪汙問題上來,這個他們是切身感受,大明朝的俸祿實在太低了,他們很多人也不想當大貪官啊,可養不活自己和家人怎麼辦?只能伸手,一次伸手,沒有懸崖勒馬,就次次伸手了。

朱瞻基問楊士奇道:「楊愛卿,你最熟悉我國財政,大明官員不少,可有財力提高俸祿?」

楊士奇不假思索道:「推行一條鞭法,大明財政翻了三倍,就算拿出其中的三層來給官員發俸祿,尚有很大的結餘。」

朱瞻基點頭道:「很好,那替官員加俸祿一事,你們內閣商量,儘快拿出條陳來。」

「陛下,增加俸祿的同時,治理貪汙的力度也不能弱,若是作奸犯科的小人,害民之官,還是要打擊的。同時,還要做績效考核,比如每月給官員的俸祿減少一點,不用多,年終考核的時候,成績優秀的可以多領,成績差的則少領。」

「楊愛卿,這些,一併採納,你們多與威寧侯商量,拿出一套可行的條陳。」

「是,臣等遵令。學士一齊道。

朱瞻基站起來嚴肅的對群臣道:「朕今日改革,創千古未有的事,為朕效力的,朕不忍讓他們挨餓受凍,令其衣食無憂,爾等當盡心辦差,若三心二意,不為國家辦事,只思自己利益者,休怪國法無情。」

「陛下英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高呼。

朱瞻基很滿意,他眼中又恢復了自信,他彷彿看到,自己也成為了像皇爺爺一樣偉大的帝王。

「陛下,關於士紳一體當差納糧,臣也有話說。」

朱瞻基坐下,道:「愛卿儘管說來。」

「陛下,改革之事,須得一步一步來,官員們畢竟是官員,如果他們長時間下地幹活,那衙門裡的事誰管,水利建設、學堂規劃、打擊違法,維護治安,都是極其重要的,如果一段時間沒有人管,百姓求告無門,也是不可的。」

「是啊是啊,官員不在衙門,衙門事務繁多,這裡有偷盜,那裡有災害,一旦耽擱了,後果都不堪設想啊。」大臣們紛紛附和。

朱瞻基哦了一聲,對陳遠道:「這倒是朕忽視了,那依你之見?」

陳遠道:「回陛下的話,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的初衷,一是我大明許多的的田土在他們手裡,他們不納糧,賦稅全部重擔在百姓身上,百姓負擔極為重,他們納糧,可以多少給百姓減少負擔;而是許多人不幹活,不知道民間疾苦,政策都只是空想,大臣們都知道一個笑話,晉惠帝時期鬧饑荒,大臣上報,晉惠帝說,百姓沒有飯吃,為何不吃肉粥。」

許多大臣聞言哈哈大笑:「飯都沒得吃了,還哪裡有肉吃。」

朱瞻基也不怪罪他們的失禮。

陳遠正色道:「是啊,這是簡單的邏輯,大家都能想到,但晉惠帝能說出來,晉惠帝傻嗎?不傻,至少他能統領一個國家,能處理政務,智商不是堪憂那種,可為什麼鬧出這樣的笑話,就是因為他一直高高在上,與現實脫節,不知道民間疾苦,許多人出生在官宦世家,含著金鑰匙出生,不知道民間疾苦,甚至不知道稻穀是從哪裡來,以為從樹上來的。」

群臣又是一陣笑。

「還有個故事,有個皇帝很勤勉很節儉,當大臣告訴他一個雞蛋十兩銀子,他真的以為很貴,所以每次早餐只敢吃一個雞蛋。」

群臣議論紛紛。

陳遠等他們討論了半天,才對朱瞻基道:「陛下,士紳當差,不是要他們服勞役,而是用很少的時間,去民間幹活,體驗百姓疾苦,才能更好的決策。時間不必太多,比如春耕廣東時候去一下,秋收的時候去一下,就可以了。」

朱瞻基連連點頭:「甚好,就依你之言,士紳當差,三品以上一年六天,其餘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