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仁宗大行(第1/2頁)
章節報錯
樂安州,到處都是士兵巡邏,一袋袋麻袋被士卒扛著,來來回回,速度很快,百姓只看到他們不分白天黑夜在行動,不知道袋子裡到底裝著什麼。許多人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事,但很敏感的感覺到,要發生什麼大事,都開始緊張起來。
王宮裡,漢王在大廳裡走來走去,聽著兒子朱瞻坦的彙報,朱瞻坦繼承老爹的基因,身材高大,濃眉大眼,就是肚皮很大,不喜歡讀書,喜歡舞棒弄槍。他是漢王的第三個兒子,本來好事輪不上他,他大哥朱瞻壑原來是漢王世子,不過在永樂十九年病逝,二哥朱瞻圻膽大妄為,和老爹的姬妾私通,被漢王差點打死,最後朱棣下令,貶往鳳陽守皇陵,作為三子的朱瞻坦,就這麼順理成章的成了現任漢王世子。
“父王,咱們幹嘛還要等大伯死,咱們現在兵強馬壯,不如直接率軍,進攻順天,奪了皇位,豈不簡單。”朱瞻坦嚷嚷。
心腹朱桓連忙道:“漢王不可,朱高熾不死,憑他這些年收買的人心,咱們北上的路並不通暢,皇宮二十四衛,力量不可小覷,而且他有先帝的遺詔繼位,順承天意,合乎民心,他站在道義上,對咱們極其不利。”
朱高煦聞言,心中煩躁,道義道義,去他孃的道義,老爺子就是因為所謂的道義,讓大哥當太子,讓大哥繼承皇位,我就什麼都不是,他停下走動,思考該怎麼辦,覺得兒子的話過於冒險,遂問道:“朱桓,依你看,該怎麼辦?”
見漢王詢問自己,足見自己在漢王心中的地位,這時候,其他人都說不上話,唯有自己,他不禁微露得意之色:“王爺,據可靠訊息,趙王已經入主膠東,威寧侯被下獄,興不起什麼風浪,咱們現在糧草、兵馬、軍械都已齊備,和朝廷有一戰之力。在我們駐軍北方,還有一支生力軍,英國公張輔,臣願意寫信給他,勸他歸順漢王,得到他的五萬兵馬,咱們就穩操勝券了。”
朱瞻坦的臉卻沉下來,冷聲斥道:“糊塗!張輔是個老狐狸,隨先帝南征北戰,怎麼會聽從咱們的?”
朱桓呵呵一笑,道:“世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張輔承襲了他父親的爵位後,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可先帝幾乎不再賞賜,而且,還幾次因為小事被責罰,一個過得戰戰兢兢。朱高熾即位後,對文人都賞賜豐厚,加官進爵,反而武將受到冷落。所以張輔早就開始不滿,只不過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漢王冷哼一聲道:“我那大哥是文人出身,他身邊自然重用的都是那些之乎者也之輩,武將出生入死,浴血奮戰,拿命在拼,憑什麼文人幾句之乎者也,一根筆桿子,就要踩在武將的頭上。”
朱桓躬身抱拳:“漢王英明,正因如此,漢王來到樂安州,才有三千營,神機營的追隨。”
朱瞻坦皺眉道:“父王,兒臣還是覺得不妥,五妹也曾說,張輔城府很深,能爭取就爭取,不能爭取就——”他做了個殺頭的手勢,哼道,“兒臣以為,他不會聽咱們的,不能打草驚蛇。”
朱桓連忙道:“王爺放心,臣就寫一封書信,張輔能來最好,不能來,與咱們也沒有什麼損失,咱們準備萬全,還怕一個張輔不成。”
漢王目光陰沉,蕭夢殺氣騰騰地道:“張輔要是知道好歹,歸順也就罷了,不知好歹,本王先滅了他,朱桓,這事你去辦!”
“臣遵命。”
朱瞻坦道:“父王,五妹到膠東幾天了,怎麼沒有訊息?”
漢王也皺眉,道:“是有些奇怪,瞻坦,你派人去看看,我那三弟在搞什麼鬼,老爺子在的時候,他的花花腸子也不少,得防著他。”
於是分兩下行動,朱瞻坦派人去膠東聯絡朱芸熙,畢竟論頭腦,她是漢王這邊最聰明的,朱桓則寫了一封信,快馬加鞭送給張輔。
太子春宮,朱瞻基手上拿著奏摺,臉色十分難看。
“太子,是什麼事?”李騏問。
“德昭,你看看吧。”朱瞻基把摺子遞給李騏。
李騏恭敬的接過來,看了一眼,先是震驚,然後就是興奮,陳遠,你也有今天。他按捺住心裡的激動,儘量平靜的罵道:“可恨,威寧侯平時做事也算清白,陛下給予封侯,沒想到陽奉陰違,私藏反賊,其心可誅。”
朱瞻基摸摸鼻子:“這是三叔的奏摺,恐怕是構陷。”
“臣以為恐怕不是空穴來風,趙王奏摺裡說得有理有據,人證都在,而且威寧侯自己也承認了,太子當將威寧侯問罪,以儆效尤,告誡臣子們,就算立下天大功勞,也不能欺君罔上。”
太子皺眉,這時,宦官侯泰捧了奏章過來,平時都是王振的,不過李騏知道王振和陳遠走得比較近,就和侯泰聯合起來,侯泰進宮多年,比王振還早,見他一直踩自己一頭,自然很樂意合作,使了一些小手段,讓太子覺得王振貪戀權勢,想要干涉內政,朱元璋的時候就特別強調,宦官不得干政,太子開始不以為然,但李騏多次進言,義正言辭,說是為了大明江山,歷數古代宦官干政的後果,朱瞻基也引起了重視,疏遠了王振。
“太子,膠東又來奏章了,是威寧侯的。”
“哦?”朱瞻基接過來,看了一遍,又扔給李騏。
這俊秀的字跡,他如何不認得,還記得那年,見到她的第一面,就對她一見鍾情。可陳遠花言巧語,橫刀奪愛,伊人的奏章,全是對陳遠的開脫,他心中升起無名怒火,稟報:“避重就輕,這是狡辯,既然是反賊的女兒,見到就馬上抓起來,上報朝廷,哪有來不及報告的道理,第二,對待民眾,以仁教化,對待反賊,如果不嚴懲,那以後是不是人人都可以造反,打著陛下的仁慈求情,全是狡辯。太子,必須立即治罪,彰顯我大明法律。”
朱瞻基目光閃爍,他感覺得出李騏對陳遠的不滿,他也覺得陳遠的做法犯了忌諱,但他不想被李騏牽著走,而且,父皇三番兩次要自己聽聽威寧侯的意見,加上他還為自己保太子之位,威寧侯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嘆息道:“茲事體大,孤去見見父皇,請他老人家定奪。”
見太子不忍心責罰陳遠,李騏詫異而焦急道:“殿下,陛下已經三日沒有吃飯,陷入昏迷,這時候去打擾,是否不妥。”
朱瞻基揮手:“孤自有主張,你不必再說了。”
谷甗李騏不甘,也只能拱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