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

興和,大炮轟鳴,韃靼兵雖然對這鐵疙瘩不太會使用,放炮的速度慢,但不時打出一炮,也讓興和城裡哀嚎一片。

朱棣面色鐵青,大發雷霆,自己的利器,居然成為了別人的優勢。他數次讓張英帶兵衝鋒,都被阿魯臺騎兵打回來。朱棣一怒之下,殺了十二個將官,將張英等人統統降級。

大好形勢被柳升貪功冒進損失殆盡,朱棣一怒之下準備斬首示眾,虧得張英等人求情,李英道:“陛下,柳升雖罪不可赦,然全非我軍戰之罪。誰也沒有想到兀良哈部落的阿兒乞蠻會突然到來,打了我們個措施不及。”

確實,如果不是兀良哈加入敵軍,明軍也不至於敗得這麼慘。兀良哈是明人對東部蒙古的稱呼,又名朵顏三衛。洪武二十二年明太祖朱元璋置泰寧衛、朵顏衛、福餘衛指揮使司。因朵顏衛地險而強,且為兀良哈人,故以兀良哈概括三衛。

三衛所轄區域以嫩江為中心,東起烏裕爾河,西至洮爾、綽爾兩河流域。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朱棣以三衛騎兵從戰有功,把大寧衛之地予兀良哈,兀良哈勢力更加強大。

這次討伐韃靼阿魯臺,朱棣都沒把他們計算在內,那曉得,他們居然反叛大明,這更加讓朱棣憤怒,這些無恥的異族,窮了就歸附大明,養足了就反叛,永遠也不認同明朝。

朱棣在軍帳發怒半天,一個人也不敢靠近,良久,朱棣才稍稍平息怒火,同時,將柳升抄家,籍沒為民。

“張英,你再帶人去衝,一定要把火炮奪回來。”朱棣怒喝。

張英已經灰頭土臉,原來他是最主張出擊的,可是兀良哈久居明朝的邊關,不但有遊牧名族的強悍,還熟悉地形,熟悉大明的火器。奪火炮也是他們對阿魯臺獻出的建議。這個時候,騎兵在城外肆虐,加之有勁弩,而明軍人困馬乏,士氣低下,極其不利,不利於出城。

李英進諫道:“陛下,臣以為不可。”

這個時候,還有人敢反駁朱棣,不要命了?大家都顫抖。

朱棣可是殺人魔啊。

果然,朱棣暴脾氣又被點燃,冷笑:“李英,你的火炮丟失,朕已經將了降了三級,誰允許人放你進來的,來人,給我朕把他攆出去,再打五十軍棍。”

李英視死如歸,跪倒高聲道:“陛下,就是殺了臣,臣也要說。”

還有不怕死的?朱棣不怒反笑:“好,朕就讓你再說兩句話。”

“陛下,臣等隨陛下出徵,都是報國而來,臣等的目標只是阿魯臺,誰也沒有算計到兀良哈,這是邊關守將的過錯。火炮雖然丟失,但他們不會短時間製造出那麼多火藥,所以臣料想,最多今天中午,他們的彈藥就用盡了,不必擔憂。臣已經得到確切訊息,脫歡將妹妹下嫁陳大人,與咱們大明聯盟,脫歡殺了也先孛羅,與阿魯臺的仇不共戴天。為今之計,咱們是做好防守,不宜出城。只要漢王和趙王兩位殿下的大軍到,就是咱們反攻的時候。”

軍帳裡鴉雀無聲,他這是把出征的過錯推在了邊關的頭上,沒有及時觀察兀良哈的動態,導致誤算了阿魯臺的實力,說的是實話,但朱棣認不認呢?

朱棣當然知道這些,但是不會認,他不喜歡認錯。但是,李英提出的建議可行,確實,現在最大的希望是陳遠那邊,他思索良久,採納了建議,取消了去奪回火炮的打算。

城外,阿魯臺、阿兒乞蠻正在談笑,看著城裡明軍的慌亂,大笑:“哈哈,朱棣的末日到了。”

“太師,別忘了答應咱們兀良哈的事情。”

阿魯臺眼裡閃過莫名的神色,拍拍他的肩膀,爽朗道:“你放心,我的目標是朱棣。等我入主中原,以後東北蒙古就是你的。”

阿兒乞蠻大喜,眼裡出現貪婪之色,表示一定會好好合作。

就在這時,火炮稀稀落落,打了一會,就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