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迷起眼睛,哦了一聲。

夏元吉一起頭,示意了幾個太子低階官員,像約好了似的,都出來請求遷都。

本來,江南一黨都不希望遷都,可是現在大的都被抓了,剩下的小官,沒什麼主意。有的想跟皇上魚死網破,誓死不遷都。

眼下反對遷都的主力是楊士奇等人,可是楊士奇黃淮等人全進了詔獄,他們如何還能折騰得起來?所有的人到了這一刻,都已明白了皇上心意之堅決:這個皇都,遷定了!

還想反對?能做官的個個都是人精,就眼前這形勢他們還看不明白麼?反對,就把你弄作漢王黨,抓起來再說,再拼可就是魚死網破的結果了。

問題是,就算魚死光了,這網能破嗎?這網可就是皇帝本人吶!

如果這是涉及全天下讀書人的事,百官或許還有勇氣爭上一爭,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與全天下的讀書人為敵的。

可是,眼前這事只是江南的官員強烈反對,其他地方的讀書人可是基本沒有反對的,尤其是北方各省的官員和讀書人,南北之爭已經深入心中,雖然實行了分榜,都城要是到北方,自然對北方是萬利而無一害,正在那兒翹首企盼,巴不得皇上早點遷都呢。

不遷都,對他們固然有好處,可這好處難道比丟了前程還大?比掉了腦袋還大?

這時,贊成遷都派的官員突然活躍起來,趙王本來就得過陳遠的建議,力主遷都,這下立馬讓人出來附和。心中還暗恨讓夏元吉這個老狐狸搶了先。

禮部主事蕭儀,是漢王一派,也立即出來奏請遷都。

好在趙王準備充分,讓人弄出了一個同意遷都的奏摺,讓大家別你一言我一語,同意的,都在上面聯名簽字。

一個小太監捧著奏章,另一個小太監捧著筆硯,逐個兒的走到官員們面前,贊成遷都派的官員自然欣然簽字,反對遷都派的官員也都提起筆,垂頭喪氣地在這份聯名奏章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最後,奏摺到了朱棣的手上,朱棣粗粗看了一眼,放在案桌上。道:“朕知道了”

“請陛下決斷!”趙王單膝跪地奏請。

“請陛下決斷。”

朱棣站起身來,俯視群臣道:“傳朕的旨意!”

“朕為國家計,考慮遷都,詔命群臣計議。今商議已定,定順天府為京師,以明年元旦定都,令趙王總領各部,準備遷都事宜,務必在冬月前拿出行程!”

趙王大喜,躬身道:“兒臣領旨!”

朱棣又從袖中摸出一道中旨,遞與身邊的王振,道:“既是遷都,當然要澤被天下,今詔令大赦,非十惡不赦之人可以釋放,去詔獄一趟,把名單上的人都放出來。嗯,告訴他們不用來宮裡謝恩了,各自回衙當值。”

百官議定了遷都,他就摸出了這道旨意,看樣子,這竟是他早就寫好了的,似乎一切早在他的預計當中,只等著遷都之議明朗,這就拿了出來,百官恍然,這才明白,原來陳遠殺人,就是跟皇帝布的一個局,把主要首腦都關了起來,就等今天議遷都。

“陛下,陳遠殺人,屬於十惡不赦——”王導深怕陳遠被放出來。

朱棣冷了臉:“哦?據朕所知,朕罷了王賢的功名,不過是個普通人,何況他還綁架陳遠的妻子,冒犯五品誥命,以下犯上,不該死嗎?王導,要朕派錦衣衛去查清事實嗎?要追究起來,你——”

王導顫顫巍巍:“陛下,臣——”

“你還有什麼話說——”

王導知道朱棣已經下定了決心,這個侄兒真是爛泥扶不上牆,招惹誰不好,偏偏去招惹陳遠,被剝奪功名,還要冒犯陛下親自封的五品誥命,這不是老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了嗎?這種情況下,雖然痛恨陳遠,也得忍下來,儲存自己。

“皇上聖明,聖心獨照,是臣昏悖,請皇上治罪。”

朱棣擺擺手,王振接過中旨,躬身退下。

牢裡邊,陳遠和楊士奇等人似模似樣地打著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