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八章 獻“寶”(第1/2頁)
章節報錯
“陛下,臣也以為,陳遠說的,有些道理,商人互通有無,能均衡各地物資。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熟識了,聯絡了才能走在一塊,互不相識的人,必然心相背離,商人加強了各地域的交流,讓大家沒有隔閡,共同認同是大明的臣民。”蹇義出來力挺陳遠,一是他看出來皇上對陳遠的話有些心動,二是女兒的話還在耳邊呢。“父親,無論如何,請一定要幫助他,依女兒看來,陳公子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請父親務必周全一二。”
蹇義苦笑:女兒啊女兒,這個陳遠有什麼好,老謀深算,在朝堂上肆無忌憚。你要我保誰不好,保他,他現在就是個二愣子,誰都恨不得咬他兩口。
陳遠道:“請恕在下斗膽說一句,陛下如今萬民敬仰,可不是因為陛下的身份!”
劉觀大怒:“你大膽!”
陳遠不理他:“因為陛下為這個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太平,故此才能擁有如今的地位。想想商紂王、秦始皇、隋煬帝,他們也出身貴胄,卻是萬民唾罵,這是為何?”
朱棣對劉觀道:“大驚小怪,滾回班裡去。”
“陛下恕罪!”劉觀又是撲通撲通幾個響頭,心中暗恨,今天讓他這樣狼狽不堪,跟陳遠這個樑子算是結下了。
“同樣是天子,為何自古以來,唯有唐朝太宗聖上獲得了天可汗的稱號,那就是因為只有太宗聖上有‘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的胸懷,若非如此,太宗聖上也得不到天可汗的稱號。現在對商人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朝廷縱容自私自利的商人,那隻會傷害百姓,傷害國家,但如果鼓勵商業,繁榮交流,鼓勵商人誠信,鼓勵他們為這國家做出了貢獻,那麼天下文化攘攘,互相認同,大明繁華,互通往來,天下承平。”
朱棣露出笑容:“很好,時移世易,朕這就起草詔令,令商人和工人同等地位,這次為安南出徵捐獻的,官府適當免稅,鼓勵商業,發放文牒,官府不得阻攔。”
“吾皇聖明!”陳遠叩拜。
蹇義也忙道:“吾皇聖明。”
其他人還在看著太子的意思,父皇都說了,朱高熾還能說什麼,只能同意。朝中齊刷刷響起“吾皇聖明”的話。
蹇義暗歎,這小子先是讓陛下下定決心徵安南,然後讓大臣捐獻,最後才提出心中真正的想法,提高商人的地位,商人捐獻。這個是前所未有的改革,陛下乾坤獨斷,安南國土和所謂的商人地位,兩害相比較取其輕,陛下肯定選擇安南,自然會同意陳遠的決策。但是,太子和大臣們不會同意啊,所以陳遠先要求大臣捐獻,後面提商人的事,誰還敢反對。
蹇義苦笑,女兒啊,這小子這麼滑頭,你還讓我幫他,不是把我這把老骨頭坑慘麼。今天他一直幫陳遠說話,不用回頭,蹇義都知道好多大臣把他恨上了,一心小心,到頭來被陳遠這混小子拉下水。還有,我那女兒是怎麼回事?
“陛下,安南的軍費可以解決,但長此下去,如果安南再反叛,總不能讓商人次次捐獻吧?”楊士奇還是提出了心中疑慮。
是啊,朱棣也頭疼這個問題,望向陳遠。
陳遠道:“陛下,請傳樊忠上殿。”
王彥得到朱棣示意,道:“傳樊忠上殿。”
樊忠身穿麻布衣,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大臣,還有皇上,大個子也戰戰兢兢,他不像陳遠能鎮定自若,記得好像是要行禮的,趴在地上:“樊——樊忠——拜——拜地下。”
樊忠沒有讀書,把陛下聽成地下,語句吞吞吐吐,嚇了陳遠一跳,大臣們想笑不敢笑。朱棣倒沒有生氣,微笑道:“不用害怕,你是哪裡人?”
樊州深吸一口氣,稍稍平復心情,道:“草民是石州人,府尹大人吳應得倒行逆施,我們活不下去了,我父母也鬱鬱而終,後來——後來就跟了恩公,哦,恩公就是我家少爺。”
聽到石州的事,還有樊忠的傷心事,朱棣動容道:“真是一個忠義之士,願意來朕身邊做個護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