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抱歉,草民走神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棣遷都順天,意義非凡。人們只是從他的私心上來理解,說朱棣的勢力在北方,不想在南方受朝臣控制,執意遷都。
其實,明成祖遷都順天,一是完成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心願,朱元璋早有遷都北方之意,因此派他的幾個兒子到順天、長安晉陽等北方重鎮做藩王,實則考察哪個更適合遷都,成祖遷都是完成了他父親的心願。二是有利於明軍抗擊蒙元勢力,蒙元退入漠北後雖分解為韃靼瓦剌幾部落,但仍與明作對,遷都順天,即天子守邊,方便處理蒙古問題,有助於此後朱棣的北伐。
“遷都嘛,草民倒有些想法。”
“說說。”朱棣輕輕放上茶蓋。
“南方重文,耽於安逸,難以進取,歷數古今王朝,沒有一個能夠南方北伐成功統一北方的。舉個例子,北宋還能北伐,與北方對抗,當到了南宋,定都今天的南京,則不思進圖,劃江而治。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是對當時最好的寫照。”
“說下去。”
“大明幅員遼闊,我們的敵人在哪裡?東方是海,沒有,西南的安南,北方的韃靼和瓦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大明和韃靼瓦剌接壤數萬裡,他們才是我們的心腹大患。野心勃勃,時常想入寇中原。”
朱棣停下放下茶杯,示意陳遠繼續說。
“如果韃靼瓦剌入寇怎麼辦,從北方訊息傳到南京,群臣討論一下,再發布命令到北方,一來一回,韃靼都能打進山海關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只有加強北方藩王的兵力,多給他們自主兵權,但唐朝的藩鎮割據還寫在史冊上,藩王太大,對中央絕非好事。”藩王也一直是朱棣的心病,朱允炆就是看到藩王的威脅,才著力削藩,可惜用力太猛,黃子澄幾個又特別無能,只會高談闊論,最後讓朱棣撿了便宜。
靖難前,朱允炆把有實力的藩王撤的撤,削的削,經過靖難後,朱棣同樣削藩,但手段溫和了很多,而且都沒了實力,藩王有了生存空間,根本沒有實力和朱棣叫板,就相安無事了。
“所以,草民以為,遷都順天,是陛下英明的決策,退可派遣將領,把韃靼瓦剌扼守在長城外,進可以出擊蒙古,掃平大漠,天子守國門,保大明江山永固。”
“說得好!”朱棣神采奕奕,撫掌激動,“天子守國門,保大明江山,說得好。滿朝文武,竟沒有人能看懂朕的心意。”
陳遠心中明白,朝中定然有人明白的,他們又不是蠢人,這些不會看不到,只不過就算看到也不願說罷了,朱棣想遷都,太子不想遷,是他們父子的事,他們摻和什麼。而且官員的大多根基在南方,誰願意跑到北方喝冷風。
陳遠不說話,不經意吃著糕點,盯著棋盤上。
“朕的這個太子,猶猶豫豫,做事畏首畏尾,守成還行,卻不能進取。老二呢,一直不死心,你說,朕要是換了太子,是不是能解決很多問題?”
見陳遠盯住棋盤沒回答,朱棣“嗯”了一聲。
陳遠“回過神”來,慚愧道:“陛下剛才說什麼?慚愧,剛才想棋,走神了。”
朱棣笑罵:“你這小滑頭,罷了,今天就下到這裡吧,朕也該回去了。考試還沒有結束,楊士奇要專心科舉,蹇義要保持士子的起居,各地的摺子,都堆在了朕的案上,朕再不去,夏元吉那堆老傢伙,又該來雞鳴寺請朕了。”
陳遠的家裡,樊娘子忙出忙進,殺雞修鴨,還不斷的喊:“大個子,幫添下柴火。”
“大個子,幫拿一下盆。”
“大個子——”
她家裡搞得轟轟烈烈,不明真相的,還以為是家裡有什麼大喜事呢。
春花站在灶前,系碎花藍布圍裙,熟練的揮動鏟子。切菜、放油、撒鹽,鍋裡冒出滋滋的聲音,一會就散發誘人的香味。她的針線活不成,廚藝天賦卻很高,來陳遠家不多久,就把煮飯炒菜的任務承包了。
炒了幾個小菜,然後把小小的鍋子內添了水,加上酸湯花椒等佐料,再放了幾片肥肉,旁邊放著洗得水靈靈的白菜、還有蔥蒜,瘦羊肉,分盤擺放,雪白的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