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花燈(第1/2頁)
章節報錯
春寒料峭,冷風凜冽,北方還是漫天大雪。北方的少年們只能看著大雪訴說對女子的思念。
南方就不一樣了,空氣中瀰漫著爆竹散發的淡淡火藥芳香。已經解凍的河水嘩啦啦的流淌,聲音清脆響亮,振人心扉。
秦淮河河水清澈,涓涓流淌。
元宵佳節,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起了燈籠,有大有小,花樣各異,形狀不同,燈火或明或暗,或遠或近,從遠方望去,便像是掛在天邊的燈火,挨個點燃揉亮,甚是美麗。
小姐們含羞帶笑,手執燈籠,在微寒的春風裡走起路來搖曳生姿,低頭急行,深怕是被別人瞅著了自己面容。公子哥則手執逍遙小扇,不時打量著來來往往的女子,模樣甚是瀟灑。
元宵節的時候,正是詩會的盛日。
陳遠到這個世界,已經半年了,漸漸摒去了對現代的思念。這裡,有一個家,樊娘子有時候罵罵咧咧,“嫌棄”自己的兒子做事不利索,但也十分關愛,跟街坊鄰居談的時候,總談論自己的兒子光輝事蹟。
陳遠不得不跟她“談判”了許久,軟硬兼施,讓她低調點。這南京到處都是大官,有啥好說的,談了幾次,樊娘子確實見到,南京走到路上,一二品大員都多如牛毛,自己的兒子,替皇上辦了一趟差,白身一個,確實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
她雖生在江寧,其實在家耕種,見識少。原本並不是顯擺,只是到了城裡,閒了下來,跟那些婆姨娘子聊天,總要找些話題罷了。
今天晚上,陳遠帶著董明燕,就在大街上閒逛。
春花小丫頭要跟去,說要保護少爺,樊娘子死死不讓,笑罵道:“你個小孩,少爺偌大的人,要你保護,還不跟我一起學好針線,做了半個月了,你一雙鞋子都沒完成呢。”
春花嘟起嘴戀戀不捨的看著少爺的背影,轉身笨拙的理線。小丫頭是勤快,但以前家窮,哪有針線讓她操作,現在陳遠家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小康,陛下賞賜的都是好布料。樊娘子節儉,不準浪費,小丫頭對針線確實沒有天賦,一遍又一遍的學。
至於董家,陳遠一句話就讓董明況進了錦衣衛,還是個小頭目,別提多高興了,這個年代,再有錢,沒有地位來得踏實,以前欺負他的客商和一些官吏,都對他敬畏幾分。錦衣衛,誰惹得起。
所以董家早就盼望陳遠去提親呢,一口一個賢侄,就差叫賢婿了,他們在玄武也有房子,陳遠搬家後,早就把董明燕送到了玄武。
陳遠提過的商業轉移到順天府,他們也開始籌劃。董明況進了錦衣衛,董海就大力培養他的大兒子做商業的接班人,董明昌本來就經商多年,得心應手,接管家的商業,自然求之不得。
當然,他們多次邀請陳遠去他家,進行參謀。陳遠告訴他們,到了順天,如果還做絲綢的生意,怕是很艱難,建議他們經營藥材鋪子。因為陳遠知道,朱棣的後面幾年,幾乎是在打仗度過,對藥材需求極大,經營藥材是很好的路子。
董海縱橫商場多年,敏銳的判斷,陳遠的辦法可行,於是年後就託人去順天尋找地段。準備出售治療一些簡單的傷藥,山馬鈴、野鳳仙花、黃杜鵑、川貝、竹葉椒等等,這些藥材便宜,貨源多,只要找個基本能識別的大夫就能經營。
話說回來,今晚的秦淮河,格外美麗。
河水淙淙流淌,無數的花燈漂浮在水面上,微微搖晃,形狀不一,或成蓮花,或成牡丹,爭奇鬥豔,甚是美麗。河中映著燈的倒影,每燈一影,水上水下,交相輝映,便像是滴落在水中的點點繁星,豔麗無匹。
這是流傳甚廣的花神燈節。傳說中,每年元宵初春尚始,待字閨中的小姐們,便將自己的心願寫於紙上,再放於特製的花燈之中,讓它順流而下,隨波流淌。若被無心的才子撿拾起來,便是有緣之人。傳說中的花神,會保佑這因花燈而結緣的公子小姐百年好合、共偕連理。
陳遠他們步行在街上,偶爾談上兩句,陳遠倒是氣定神閒,董明燕一邊期望著什麼,一邊還有少女的嬌羞。
街道兩側,樓簷飛閣,彩燈高懸。走馬燈、玉兔燈、葫蘆燈等,個個都是形象逼真,猶如爭豔的百花,各具情態,美不勝收。行走的人群爭相觀看,對著各式各樣的花燈指指點點,處處都是歡聲笑語,熱鬧之極。那喜慶氣氛,比起除夕,有過之而無不及。
董明燕突然起了心思,跟老闆談價,要了一個孔雀開屏燈,要陳遠去下游等著,自己去放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