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我就是要種田(第1/2頁)
章節報錯
“二十年前,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就是是建文帝。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
“朱棣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四年後,攻進南京。”
“朱棣進入南京後,大肆殺戮曾為朱允炆出謀劃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將。齊泰、黃子澄、景清等先後被殺,方孝孺更是被誅十族,就方學士牽連的被殺者共達八百七十三人,南京城內,血流成河。”
“因黃子澄受牽連的有三百四十五人人。景清降後密謀行刺,事情敗露,滅九族;後被屠家鄉,謂‘瓜蔓抄’。”
“被殺的極其慘烈,先朝兵部尚書鐵鉉,被割其鼻耳塞入口中,然後問:‘好吃否?’”,妻女,全部傳送教坊司。”
吳月荷說著,陳遠聽得毛骨悚然,一將功成萬骨枯,朱棣的上位,多少森森白骨。靖難之役給明初剛剛得到恢復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的破壞,尤其是戰爭劇烈的地區,所受的破壞幾乎是毀滅性的,形成“淮以北鞠為茂草”的情況。
“這些,我是聽三叔他們說的,我剛出生,父親連名字都來不及幫我取,就隨爺爺上了戰場,再也沒有回來,母親隨即也撒手而去。”
“我父親姓耿,耿諱名璇,建文朝駙馬都尉、前軍都督僉事。”
耿璇?陳遠在腦海裡翻了半天,也記不起歷史上有這個人。
吳月荷接著道:“我爺爺諱名炳文,封長興侯?”
“耿炳文?”陳遠脫口而出,明朝大將,他怎麼不知道。濠州人,管軍總管耿君用之子,耿君用攻打張士誠的時候陣亡,耿炳文承襲父職,屢次打敗張士誠的軍隊,歷任總兵都元帥、大都督府僉事等職,後隨常遇春、徐達攻打大同、陝西等地,屢立戰功。之後以軍功封長興侯。
“你聽說過?”
陳遠點點頭:“久仰大名。”
吳月荷苦澀道:“難得還有人記得他老人家,靖難之役,爺爺在真定被朱棣欺騙殺死,後來怕人暴露真相,我們一家,男的被殺,我父親,二叔,三叔,沒有一個人倖免,女的發配瓊州。”說到最後,已經哽咽,“母親到瓊州後不久病倒,撒手人寰。”
“靖難之後十六年來,被朱棣發配到漠北的、瓊州的,不下萬人,如今不知道還有幾人活著。”
陳遠在一旁聽著,心情沉著,歷史是沉重的,殘酷的,腳底下的土,不知道掩蓋了多少鮮血。
人們看古代言情,往往羨慕他們沙場征戰,恩愛纏綿,羨慕他們得了功名利祿,光宗耀祖。
他們不知道,在這些裡面,有多少人客死他鄉,妻離子散,白骨生蛆。
吳月荷沉默良久:“你之前跟我說的,我明白,我們就算殺了朱瞻基,就算殺了朱棣,幾百年後,我們還是罪臣,我們的後代永世為奴,永不得翻身。”
“我明白的,我父母有知,也希望我開心的活著。但血海深仇,不報,我寢食難安。”
陳遠道:“報仇也不只有殺人這一方式,以你們的力量,也根本殺不了他們。”
“那……”
“只有讓朱棣承認錯誤,回覆你父母他們的名聲,讓遠在邊疆受苦的人回來,才是最成功的復仇。”陳遠斬釘截鐵。
吳月荷心神劇震,心裡如同火山噴發,從來不敢想到的,喃喃道:“這,可能嗎?”
“不去做,是不可能,去做了,就有可能。如果你們要去計劃什麼謀殺,還不如還好活著。逝者已矣,活著的人,也得為自己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