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敬雪覺得還有好多的話沒有說,但是時間已經到了,獄卒前來催促,她不想壞了規矩,只好點點頭,戴上帽子走了。

見到了胡尚軒,她安心了許多,接下來就是關注這個案子會怎麼發展。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就不是他們這樣的小老百姓能決定的了,就看著上面的人鬥法。

只要皇帝點頭,派人去三江府徹查,那知府作惡多年,當地誰人不知?就是他再狡猾,也總能找到蛛絲馬跡,那這一趟他們夫妻二人就沒有白來。

這些日子太子一派和寧王一派就在圍繞這件事情不停上書,一邊堅持要查,一邊堅持不能寒了忠臣的心。

皇帝只有太子一個兒子,前些年一直病病歪歪的,去年身子突然好起來了,皇帝更是疼到了心坎兒裡。

太子有要求,且合情合理,皇帝沒有理由拒絕。

但是寧王勢力不小,這些年來暗自培養自己的勢力,邊疆將領許多和他有來往,所以不能全然不顧寧王的面子。

寧王有野心,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皇室人丁稀薄是為什麼,大家心裡也都有數。

都知道皇家的孩子能長大不容易,歷朝歷代,皇子都死得不少,不管是肚子裡的,還是已經出生的。

但是本朝皇子也太難活了一些,後宮嬪妃生養的不少,卻只有一個太子活著,還一直病歪歪的,這要說沒問題都沒人信。

可知道又如何?就是皇帝也沒法一下子將寧王的勢力剷除,這些年來,朝政早就不是皇帝自己就能做主的了。

皇帝幼年登位,寧王憑著輔佐之功,早些年那是如同副君,等皇帝成年,想要撼動他已經不是容易的事了。

六部中各處可見他的人手,十年之前,他甚至有機會取而代之。

不過後來有個人橫空出世,夏三爺,這是皇帝奶孃的三兒子,雖沒有入仕,但地位卻不容小覷。

宮中吃穿用度多年來由朝廷專門機構採辦,而又由寧王暗中控制,其中的利益不可言說,更重要的是,這可以直接把控皇室成員的日常生活。

夏三爺早年一直在外做生意,寧王並沒有注意到這個人,只到有一天,夏家向皇室進獻各處稀奇東西,皇帝順勢而為,將皇室吃穿用度的採買交給了夏家。

這合情合理,寧王沒有辦法反對,雖說用了來路不明,威脅皇室安全的理由來反對,但是顯然皇帝謀劃已久,並不會讓他得逞,夏三爺就那麼成了名正言順的皇商。

到了這個地步,寧王怎麼會沒有反應,他暗中派人搗鬼,本想給夏三爺設陷阱,可好幾次都是自己吃了虧。

這時候寧王才意識到,一直以來小看了這個夏家,姓夏的常年在外,那是沒有閒著的,各處都是他的人手。

最初沒有反應過來,如今意識到了卻為時已晚,夏三爺的勢力就像野草一般,看起來沒什麼能耐,卻遍佈各處,除也除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