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響水村趕回墨池壩,天已經黑透了,方家門口,兩個兒媳婦在那兒望著呢。

大兒媳婦兒劉氏嘆了口氣,旁邊一人立馬就問,“嫂子,你這是嘆什麼氣呀?這麼晚了,大家還沒回來,嫂子這是擔心了?”

劉氏說道,“弟妹,你也別套我的話,我就明明白白的跟你說吧,我是擔心吶,擔心爹孃會把妹子一家給接回來。”

林氏其實心裡也擔心著,這會兒劉氏提起,她便順嘴說了,“嫂子,你說爹孃真的會把他們一家給接回來嗎?那可是四口人呢,雖說日子是苦,可咱們家也不算富裕呀,屋子就這麼幾間,這要是接回來了,還不知道該怎麼住?”

“而且啊,就住在家裡,四個人每日會吃掉不少的糧食呢,承家和雪兒又到了說親的年紀,翻過年關,要是親事沒有著落,兩個人就是六兩銀子的稅錢,這筆錢上哪兒找去?咱們家如今已經是緊緊巴巴的,勉強維持生計,要是再多了這筆支出,非得拖垮了不可。”

林氏說的這些何嘗又不是劉氏所擔心的呢?她們兩個都有孩子,也得為孩子多考慮呀。

今日文氏說要去響水村看看,還把家裡的男人都給帶去了,她就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哎,這會兒說這些也沒用,娘要是真做主把他們給帶回來,咱們也沒辦法,娘那性子,你敢說什麼嗎?”

林氏立馬搖頭,劉氏嘆氣,“我也不敢說啊,而且啊,弟妹你也別怪我說話不好聽,當年之事你也是清楚的,若不是為了讓昌才娶媳婦兒,也不會那麼著急的就把這閨女給嫁出去,你說呢?”

提起這個,林氏自然是沒什麼說的了,嫂子說的也對,娘要是做主把人帶回來了,她們哪裡敢開口啊?以前家裡更窮呢,如今雖說日子也緊,可到底吃得飽飯,其實說起來這都是這位後孃的功勞。

再者,那雖然是四口人,可也算是自己家的人,如今日子艱難,也實在不該不顧親情,走一步看一步吧。

正說著話,幾個孩子跑了回來,秀秀在前面,笑著說了一句,“大嫂二嫂,爹孃他們回來了,我都看見馬車了呢,再過一會兒就到家了。”

方家原先是兩兒兩女,老大老么是兒子,中間兩個是丫頭,四個孩子的親事都成了之後,方成棟的原配得了重病,撒手人寰。

文氏進門之後,過了幾年生下了一個小丫頭,名叫秀秀,如今都已經八歲了。

家中就只有這兩位嫂子,也就不依著排行,直接喊了大嫂二嫂。

其他的三個孩子,一個是劉氏生的方家長孫慶滿,如今已經十三歲了,小的一個叫冬梅,今年六歲。

再有一個不開口的孩子,名叫慶生,這是方昌才和林氏的獨子,這孩子生下來倒是胖乎乎的,可養到了三四歲也不開口說話,一家人著急起來,四處求醫問藥。

大夫得出來一個結論,這是個啞巴,林氏回來差點兒哭瞎了眼睛,身子也給哭壞了,當時還要死要活的,鬧著要和離,就怕拖累了方昌才。

夫妻二人本也想著再生個孩子,可聽大夫說起過,有的人家夫妻二人是表兄妹,生出來的孩子難免就有些問題,要不然就是痴呆,要不然就不會說話,總有些殘缺。

林氏正好就是方昌才的表妹,那是母舅家的妹妹,夫妻二人想到大夫說的話,決定不再生孩子了。

方昌才也沒有休妻的打算,這兒子雖說是不開口說話,但好在樣貌端正,十分乖巧,好好養大,下地幹活兒樣樣不耽誤,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