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改寫歷史(第1/2頁)
章節報錯
史家認為,發生在嬴政十年的嫪毐之亂,深刻地改變了秦國未來的政治走勢。這次叛亂後,嬴政先後剷除了嫪毐、趙姬、呂不韋等的勢力,真正成為了秦國的主人,進而開啟了他統一六國的道路。
然而,由於史料的缺乏,世人對這次嫪毐之亂依舊保持足夠的懷疑。嫪毐是個移民到秦國的趙國人,家世不可考。呂不韋得知後,將他舉薦給了當朝太后趙姬當情人。趙太后對嫪毐非常喜愛,寵愛到什麼程度呢?內外大小所有事情都授予他全權處理。到了秦始皇八年,在趙太后的授意下,嫪毐進一步被封為長信侯,地位更是尊貴無比。
然而,在秦始皇九年時,卻有人上告嫪毐不是宦官,並與太后私通生下兩個孩子。關於這件事,《說苑》記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版本。有一天,嫪毐與宮中的侍衛們飲酒作樂,博弈遊戲。在這過程中,彼此發生了爭吵。有些醉意的嫪毐脫口罵道:老子是大王的乾爹,你這個屌絲也敢跟我爭?大家都被這話驚呆了,於是紛紛四散開來。事後,嫪毐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誰曾想,那個被他呵斥的侍衛卻把這件事完整地上報給了秦始皇。與此同時,告密的訊息也傳到了嫪毐的耳中,他驚恐不安,十分擔心被惱怒的始皇帝誅殺。
在這種憂懼心理下,嫪毐便趁著秦始皇到雍城舉行成年禮而咸陽空虛時起兵叛亂,意圖攻擊蘄年宮殺掉始皇。秦始皇知道後,立刻派人前去平反。雙方戰於咸陽,嫪毐大軍一觸即潰。其後不久,逃亡在外的嫪毐被捕,最後車裂而死。上面便是事情的全盤經過。
圍繞此事,至少有以下幾點疑惑:第一,嫪毐為什麼要叛亂?根據《史記》的記載,嫪毐之亂的導火索是因為他私通太后事發而心生恐懼。但在戰國秦漢時代,寡居的貴婦人養面首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秦始皇的曾曾祖母史上有名的宣太后便是一例。她與西北的義渠王私通並生育孩子的事情幾乎是個公開的秘密,後來她便是利用這段關係在甘泉宮殺死了義渠王,進而滅掉了義渠國。所以,趙太后養面首的行為,在時人眼中,就如同男人養小妾一般,並不是多麼見不得人的醜事。即便此事被秦始皇得知了,恐怕也沒什麼大不了。更何況,從生有二子來看,趙太后與嫪毐的關係已經持續了很長的時間。以秦始皇的聰明,他會等到二十二歲時才能知道此事,而且還是透過別人打報告的形式?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人專門告密?
第二,是誰在上告?趙太后養面首一事在秦國不是個秘密,秦始皇想必也早已得知,那麼這個上告之人的動機就很值得思考了。養面首雖然大家都不以為然,但畢竟屬於潛規則,不能拿出來公開討論,因為畢竟是個汙點,會影響國家形象。由此考慮,上告之人之所以報告秦始皇,目的應該在於想把這樣一件隱私的事放在聚光燈下曝光,試圖藉此大做文章以除掉嫪毐。所以,那個打報告的侍衛不過
是個被用來攪局的棋子,幕後黑手另有其人。那麼,此人會是誰呢?呂不韋還是其他人?
第三,趙太后是什麼態度?對於嫪毐之亂中秦始皇生母趙姬的態度,歷史沒有任何記載。不過,嫪毐是趙太后的情人和親信,他的一切財富、地位、權力都源自趙太后的恩寵,而發動軍事政變這樣重大的事情,要說趙太后——這一始皇帝親征前帝國實際上的統治者毫不知情,真的可能嗎?其次,嫪毐之亂獲得了包括衛尉、內史在內的二十餘位朝廷重臣的支援。衛尉是列卿之一,負責的皇宮的守衛工作。內史則是京畿地區最高的行政長官。正是有了他們的幫助,嫪毐才敢起兵作亂。但這些重臣真的會聽命於一個宦官嗎?再者,叛亂結束後,秦始皇把生母趙太后逐出了咸陽,將之囚禁於雍城。這樣嚴厲的處罰,顯示出他對趙太后的憤恨。如果在嫪毐之亂中,趙太后真的無辜的話,秦始皇何以如此行事呢?
鑑於此,有不少人推論,嫪毐之亂其實幕後的操縱者乃是趙太后。
但問題也就來了,趙太后的權力源自她是秦王的母親,如果殺掉了自己的兒子,她就更喪失了執政的合法性,趙太后怎麼會自掘墳墓呢?
因為史料的不足,歷史學界對於上面提到的種種疑團,一直無法給予確鑿的回答。
不過,直到趙姬的這份罪己詔問世,歷史才出現了改寫的序曲。
“原來,殺死秦始皇的罪魁禍首是趙姬。”我不由得一聲喟嘆,“在情人和兒子面前,趙姬選擇了情人。”
就在這個時候,胡冰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問道,“林坤,你看那是什麼?”
“頂上有綠色的光。”
我抬起頭看到上面有一個東西在隱隱約約中散發出一種綠色的光。
如果從遠處看,我手裡的手電筒射出的光線,在經過帛書的反射後,投射到了頂上,才顯出了這一個綠色的光。
“奇怪。”我扯了扯旁邊高羽寒,指著上面小聲說道:“你看上面是什麼?”
高羽寒順著我指的方向看了一眼,搖了搖頭說道:“不知道,必須要挖下來。”說著他爬上岩石向發光的東西伸去。
“不要動。”就在高羽寒的手要觸碰到那東西的時候,張立群在旁邊制止道。
說不讓別人動,張立群自己卻伸出手向著那個東西伸去,眼看著手就要觸碰到那東西的時候,高羽寒快他一步將把那東西直接從上面拿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