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龍陵帛書(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迪圖本身文化不高,但是他的記憶力非常好,這本八寶奇聞錄裡的東西,他看過多次,不知不覺中全部都記了下來。
話說,正巧有一次,王迪圖在街頭閒逛,偶然間他看到一隻墨玉貔貅,與八寶奇聞錄裡記載的一種機關盒子很像。當時,賣這件貔貅的老闆當眾吆喝,只要有人能夠說出這東西的來歷,此物雙手奉上,分文不取。
王迪圖看店鋪四周圍滿了人,大傢伙議論紛紛,但是誰也說不出這東西是什麼來歷。於是,他當著眾人的面,按著八寶奇聞錄裡的記錄,將這隻墨玉貔貅放進茶水裡,沒過多久,那隻貔貅竟然自己張開嘴巴,從裡面吐出了三顆金豆子,從此,王迪圖便名聲大噪,一發不可收拾。
“貔貅向來是只進不出,這墨玉貔貅竟然吐出三顆金豆子,這令所有人都大開眼界。”筱姰說得有板有眼,我也看不出其中的破綻。
“對於這墨玉貔貅,在潘家園裡並不算罕見,一直以來都有流傳,對於懂行的人來說,知道這些不奇怪。”
“你說的對,但這不是關鍵,關鍵的是,王迪圖與李學文兩個人八竿子打不著,那這兩個人什麼時候走到一起的”
“我哪知道不應該你說嗎”
“這一點,我也說不清楚,玲嬸沒有說起過,我也不好過問。”
“這些好像還不是正題,你不妨開門見山。”我聽到這裡,發現王迪圖與李學文的事情和我想要知道的龍陵帛書並無交集,恐怕故事還在後續,我就問道,“為什麼這一次他們兩個要親自來開封有什麼事情嗎”
“你說的很對,剛剛說的只是前情概要,真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筱姰呵呵一笑,繼續說道,“當時,在開封城郊出土了一件物品,得到它的人是一位有名的古董商人,他斷定這件東西乃是價值連城的至寶,於是,邀請了王迪圖和李學文一同鑑賞,這才有了他們的相遇。”
“是什麼都東西”
“一本失傳已久的古籍。”
“古籍”
“對,這本古籍就是葬經集,傳世的葬經很多,但這本葬經集卻獨一無二,它是以一整塊熟牛皮為封面,以最頂級的東巴紙為材料,金線裝訂,極其考究。”
所謂東巴紙乃是一種十分古老且昂貴的紙張,東巴紙是納西族東巴祭司用來記錄東巴經和繪製東巴畫的一種專用紙,是一種十分珍稀的少數民族手工紙。東巴紙製作工藝考究,首先,要去採摘產自當地高山上的野生稀有植物麗江蕘花,將合適的枝條砍回趁鮮剝去樹皮,然後將白色內皮自然晾乾,用水浸泡,再放入鍋中熬煮十幾個小時,撈起並進行漂洗。之後用木槌反覆捶打,砸得細軟才好。
在木槽中盛水過半,往紙簾上倒適量紙漿,用手輕輕攪拌、拍打,讓纖維均勻分佈。濾去水分後,將鋪了層紙漿的紙簾框取出,扣在曬紙板上,再輕輕取下紙簾,最後將曬紙板放到太陽下曬。待紙曬到半
幹,即用壓紙棒用力碾壓,直至平整。
這種紙張,厚實、耐磨、防蟲蛀、較光滑、呈象牙色。經抄寫後由於長時間在燒有火的房屋裡翻用而被煙燻的緣故,會變成古銅色,有古色古香的樣子。經過數十道東巴家傳的手工工藝製作而成,是中國所有的手工紙中最厚的,耐磨損。在中國傳統的手工紙中,唯有厚實的東巴紙可以雙面書寫,因為堯花有微毒,所以東巴紙具有抗蟲,抗蛀,儲存時間特別長的特性,可達八百年至千年,納西族民間有東巴紙紙壽千年的說法。 東巴紙的韌性很強,據傳佛教經書所用的紙就是東巴紙,有千年不腐之說。
“手握金鹿送來的竹筆,沐浴著藍鳥帶來的靈感,面對粗糙的樹皮,用剛萌芽的智慧,觀察星圓曲之勢,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美,合而為宇。”這是納西東巴始祖丁巴什羅造字的記載。其中“粗糙的樹皮“就是書寫現存20000多冊東巴經書的東巴紙。雖然時光飛逝,但幾百年來,書寫在東巴紙上的東巴象形文至今顏色如新,依然鮮豔。可以說,東巴紙是今天中國仍然繼續使用的最古老的紙張之一。曾經有國外收藏家在深圳以2萬美金購一張東巴紙,引起廣泛關注。
“那這葬經集中到底寫了什麼”我問道。
筱姰看了我一眼,說道“這葬經集是那名古玩商人的寶貝,即便是王迪圖和李學文,也只是在品鑑的時候看了幾眼。”
“那這個故事接下來如何”
“這本葬經集裡其他的內容倒也有不少,不過這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龍陵帛書的記載。”
“原來是這樣”
“龍陵帛書歷來被收藏家所追捧,古來贗品無數,但是真跡從未出現,直到這葬經集問世,世人才得以瞭解這龍陵帛書一直被藏在怒江流域的某座神秘古墓之中。”
葬經集中關於龍陵帛書的那部分內容,引起了王迪圖和李學文的關注,他們為了得到龍陵帛書,設計陷害古董商人,引來官府抄家滅門,此後,葬經集一分為三,分別被王迪圖、李學文以及河南督軍收藏。而這三本殘卷中,只有王迪圖和李學文手裡的才有龍陵帛書的記載。
“好一招借刀殺人。”
“此後,王迪圖手裡的殘卷幾經流轉,到了姒瑋瑜手中,這才使得這部分秘密終見天日。”筱姰說道,“王迪圖殘卷上面明確記載了古墓的位置、型別、機關訊息,但是唯獨沒有關於龍陵帛書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