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黃昏細雨(第1/3頁)
章節報錯
劉老跟我講了有關五脈的故事。
這些故事雖然很動聽,漲了不少見識,但眼下卻並非我關心的,所以我只是聽了一些大概,全然沒有聽進心裡,事後想想,便覺得後悔莫及。
之所以沒有用心聽,是因為我心裡裝的全都是有關屍玉手鐲的來歷,於是,待劉老講了一通之後,我便忍不住將屍玉手鐲的事情說了出來。
我想,這也是姒瑋琪今天帶我來這裡的主要原因。
劉老拿起屍玉手鐲,手微微一顫,說道“這是屍玉。”
“您給掌掌眼,這手鐲到底是什麼來歷。”
姒瑋琪給我使了一個眼色,叫我不要魯莽,注意分寸,我也覺得自己太過著急,有些失態。
劉老比了比手邊的椅子,示意我坐下,然後看了姒瑋琪一眼,姒瑋琪不動神色,氣定神閒,只是顧自己喝著茶。
姒瑋琪似乎十分信任這個劉老,且二人交情應該不淺。“五脈”存在數百年,與禹陵的交集早在歷史的盤根錯節中形成,因此,姒瑋琪認識五脈中人,完全是情理之中。
“劉老,您可看出點什麼”姒瑋琪緩緩放下手裡的茶盞,“我端詳過這個鐲子,除了看出這是屍玉的材質,也瞧不出其他端倪。”
屍玉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出土古玉,無論是“傳世古”還是“出土古”,經過歲月的撫摸和水土的侵蝕,必然會留下種種色質的印記,從而為鑑別古玉了最可靠的依據。這裡所謂的“色質”,色即沁色,質指玉質,而沁色通常會成為一塊古玉的重要鑑定標準。
玉具有善於吸收其他物質的特性。古玉器被埋入土中之後,一方面會將近鄰的物質吸入自己體內,同時,其體內原有的物質也會起酸化作用,特別是地中水銀,會沁入玉質,同時相鄰之松香、石灰及其他各種有色物質也皆隨之浸淫到裡面,所以凡出土古玉,都會沾染上某種顏色,這便是所謂的“沁色”。而古玉出土之後,經過人體的盤玩,其體內的物質成分由於受到人氣的涵養,玉性又會慢慢復甦,從而使古玉原先的沁色發生奇妙的變化,呈現出五光十色的豐富色彩。
據傳,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外逃時懷中就揣著一塊玉中之王“脫胎”,後來在路上送給追隨皇室的軍機大臣王文韶。“脫胎”是一塊質地優良的羊脂白玉,經幾百年埋於土中,飽經屍血氣浸入,出土後又佩在人身上長達百餘年,受活人氣息滲入,然後又入土、再出土,幾次反覆才形成,存世罕見。據史籍記載,一塊小小的“脫胎”浸入水中,可讓一大缸清水映為通紅。
出土古玉沁色之所以會千差萬別,是由於入土的時間、地點不同,受沁的深淺程度不同所致。行業內有沁色“十三彩”之說,就是極言其色彩之多。古玉沁色的不同則主要和近鄰物質有關,一般玉埋於土中,總會受到土的侵蝕,受土侵蝕較輕的稱“土蝕”“土鏽”,較重的稱“土浸”“土斑”,它們都是受地氣燻蒸而致。一般入土時間長的古玉,其“土鏽”“土斑”用刀也刮不掉,因為含沙性的土已經滲到了玉的肌理中,並與玉合而為一了。受黃土沁的古玉顏色如栗子黃;受松香沁的古玉色如蜜蠟,呈淡黃色;受靛青沁的古玉色如青天,這是由於服裝上的靛藍深入到玉的紋理;受血沁的古玉顏色赤紅,稱“棗皮紅”,色深的稱“醬瓣紫”;受銅沁的古玉色如翡翠,稱“鸚哥綠”,這是因為銅器入土後,產生銅綠,如果玉器在它邊上,銅綠就深入其中,出土復原後色澤比翠更加嬌嫩滋潤;受地火影響的古玉則都變成白色,謂之“雞骨白”“象牙白”“魚肚白”等;受石灰沁的古玉呈淡緋色,經過盤玩後,色如緋霞一樣光彩奪目。而水銀沁有地中水銀沁和殉葬水銀沁之分,殉葬水銀沁又有大坑大墓、小坑小墓之別。完全受地中水銀沁的古玉,呈黃白色或微黑、微青的顏色;完全是大坑水銀沁的古玉,呈黑漆色;小坑水銀沁的顏色則在黑的深度和廣度上比大坑要遜色;古玉上的水銀沁,大則連成一片,小則成塊分佈,更有的像線一樣細,這些都是因玉質紋理堅密的不同和所處環境不同而有區別,但均具有色澤黝黑光亮的共性。黑白分明的古玉,一半是由大坑水銀所沁,一半是由地中水銀
所沁。
但是這裡所說的屍玉,絕不是所謂的出土玉。
“其實,這種屍玉並不是真正的玉,而是如同舍利子一樣的物質。”劉老講鐲子放到桌子上,對著姒瑋琪說道,“姒小姐,你能說說,這鐲子是如何二來得到嗎”
姒瑋琪看了我一眼,示意我來高速他。
“既然如此,那我就有話直說了,這屍玉鐲子乃是從怒江大峽谷的一處古墓中所得,這墓主人乃是一位古滇國的國王,墓中有一蒼龍七宿棺槨,其中一個棺中就藏有這個手鐲。”
“古滇國”劉老愣了愣神,長吁一口氣之後,說道,“這麼一來就解釋的通了,世人對古滇國的歷史瞭解得很少,甚至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古來的國度。這個古滇國曾經發生過多年戰亂,生靈塗炭,傳說在一處名為老人坑的地方,死了數十萬人,死去的人流出的鮮血匯入地下,澆灌進山中的礦脈,被礦石吸收,形成罕見的血玉。”
“這應該不可能吧。”我覺得這個傳說純屬子虛烏有,“就算真有這樣萬人坑,也不會造成這屍玉,這不符合科學道理。”
“你聽我把話說完。”劉老繼續說道,“這傳說畢竟只是傳說,可是這老人坑下的血玉礦脈卻是真的,此後,雲南地區的血玉便成了玉石玩家爭相採購的珍寶。”
“那後來呢”
“後來有人為了開採血玉,便進入了苗人的村寨,大肆屠殺苗人,苗人不得已奮起反抗。其中,有一支苗人部落,他們的族長帶領者部落屢次抗擊漢人,據說死在他手裡人就不下萬人,他還將這些人的屍骨埋藏進山谷裡,怨念匯聚,無法安息,投胎轉世,直到有一天,他在征戰中受了重傷,寨中的巫師從山谷中採集亡魂為他祛病消災,當然這巫術自然救不了他,他死後卻因為體內陰靈匯聚,屍身成僵。”
我心裡咯噔一聲,心想,“這不就是那位古滇國國王嘛”
“那後來呢”
“後來的事情就有些捕風捉影了,有傳說,他被火焚燒,結果燒出了一塊巨大的石頭,便是屍玉,也有人說他的屍體化作了玉石,反正各種傳說都有,這屍玉也確實在市面上出現過一些,但存量極其稀少。”
“那您之前見過這種鐲子嗎”
劉老凝神半晌,點了點頭,說道“見過。”
“您真的見過”
“沒錯。我要是沒有記錯的話,在二十年前我見過一個與這個鐲子一模一樣的。”
“一模一樣”我睜大了眼睛,詫異道“您是從何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