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工業移民(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仁軌眼神有點茫然。他好像是聽懂了,又好像似是而非。畢竟一千多年後,銀行開的扶農幫貧報考會上的發言稿不是一個唐朝人能深入理解的,我在其中只做了些符合唐朝國情的小改動。
看劉仁軌對紙片的好奇心越來越重,不再吊他胃口,遞過去我接著打瞌睡。
字是臭了點,劉仁軌不在乎這個。淺顯易懂,除了裡面大量的新穎詞彙需要我解釋外,整個文章要表達的意思還是很合情理地。劉仁軌依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翻錄了一遍,對他來說這樣閱讀比較省力。
“不可謀利而廢耕。”劉仁軌思索了半晌憋出句話來。
“這是底線。”我符合的點點頭,“王家莊子就是樣板,您常來常往的必定知道其中關聯。初時發展的確不易,怎麼說呢……”左右看了看,湊了近前一臉慚愧的小聲道:“是在下主動尋求商家幫扶的,在外面說這個不合適,也就是和您交個底。”
劉仁軌點點頭,“其中略知一二。能聽子豪親口所述,老夫甚是欣慰。”
“其實不難,只要過了這第一步,往後就順當了。”努力混淆兩者概念,引導劉仁軌步入歧途。讓他錯誤的以為發展農業和藉助外界因素之間有必要關聯。
“子豪指地這第一步就是你說地以商幫農?”劉仁軌雖然在我莊子上考察已經幾年了,可從表情上看得出,讓他效仿王家藉助外來力量振興本莊農業的套路還是有點困難。
“王家莊子地模式是值得肯定的,”大言不慚的先定下了論據,讓劉仁軌在隨後的討論中圍繞王家莊子模式展開,這對我有利。“不知學監仔細研討王莊致富之路的過程沒有?”
劉仁軌點點頭,卻沒開口評論。
我明白他不說話的意思,笑了,“學監定是認為是花露水作坊的效力?”
劉仁軌沒否認,好像不屑和我談花露水如何如何。對他來講花露水不是個好東西,可以列入禍國殃民產品行列。若不是盛我個面子,早就開口批判了。
無奈的搖搖頭,苦笑,“不明白其中道理的必然這麼認為,但真正讓王家走上康莊大道地是造紙作坊和後來的飼料作坊,當然,花露水和素蛋在裡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說這話有點虧心,我到寧願莊子上沒有造紙作坊這個東西。現在人家效益又轉好了,欲罷不能。可不胡亂拉扯也不行,大部分男性勞力都在造紙、素蛋、釀酒作坊裡幫工,養魚種荸薺的也不少,花露水作坊倒沒幾個,大部分都是原來的老人手。
其實這個事我大可以找蘭陵來把話圓了,但造紙作坊如今欣欣向榮,好不容易奪下的控制權不能隨便就交出去。寧願把造紙作坊的工匠和勞力算到王家莊子體系裡,用我自己的辦法來解決。
劉仁軌明白我拉造紙作坊出來是在無理取鬧,可我能揣摩他地心思,堂堂宰相家裡有個造紙作坊也算是個有面子的事,有規模才能有產量。就能有物美價廉的紙張流向千家萬戶,讓天下讀書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好處,是功德。所以老劉很謹慎的答應我共建造紙作坊的提議,這是農學兩位領導在農業領域外的第一次合作。當然,依舊是那麼無私,傾情奉獻。
不單是劉仁軌,就在二天的銀監府大佬碰頭會上我和李義府也著重地商討了這個問題。關鍵在於李義府家裡有個小小的造紙作坊,這阻礙了我奉獻社會的無私計劃,李義府表示遺憾,但還是高度評價了王家作坊紙張的質量。為了平撫我失望之情,老李很熱切的提出可以學著王家地樣子讓陳家來他莊子上建立花露水作坊。讓人情不自禁的想抽他。
程老爺子明確的表示,他家新莊子裡有竹有地,建八家造紙作坊都無所謂,但應付不起那麼大勞力,得我想辦法。另外他感興趣的不是造紙,素蛋作坊不妨一道起一個,釀酒地也來一個,如果陳家同意的話花露水作坊也不拒絕。順便問問藕粉作坊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老頭閒極無聊已經對喝藕粉有了興趣。
“見不得你,”程老爺子一見我就有點想程初。“下次讓你那個小姨子過來和老夫商議。光弄個造紙作坊有什麼意思?看她陳家名下還有什麼作坊,一股腦都在程家莊子上起了,來來往往人多些也有個心勁。”
和程老爺子相比,李義府算是本分人了。我這邊就想分流下,他倒想獨自包圓。不過老四還是很喜歡的接受了王、程兩莊親善大使的任務,順便派人去‘荒蕪’的劉家莊劃了塊地方,依照當年蘭陵投資時候的手筆又是宿舍又是廠房,比以前的工作、住宿條件更好,去了就得安家落戶嘛。附贈素蛋、飼料作坊各一,以劉莊為原點大力扶植周邊禽蛋養殖業,全部翻照王家莊子先進模式來。
“劉家莊子竟已有個飼料作坊,”老四笑說起來就笑,“裡面亂塌塌地一團糟,進不去人了。總說宰相呢,以前還派人來咱莊子看過,卻不得一絲長進,怕讓姐夫當這宰相才合適些。”
穎一巴掌打過來,“閉嘴!討打。”
該什麼人走,什麼人留,這邊都分派的一清二楚。老莊戶,在王家莊子紮根多年的當然不能動,近些年新移來的你不能下手驅趕,儘量說服人家自願。說起另外倆莊子環境,程家的自然不會差,劉家的那邊花了本錢起的新住宅,比起王家這邊好,但周邊環境是次了點,許多人願意白天過去做工,晚上回王家莊子住宿,這麼長時間都有了感情。
“就這麼告訴大家,戶是落了程、劉兩家,可王家對他們待遇不變。只要造紙作坊在,往後來回撥動不可避免,崗位輪換嘛。”這年代人都戀舊,一說葉落歸根就眼淚汪汪的,可主家給地條件都不錯,沒理由拒絕。
“哦,對了,婆娘孩子可以留了咱莊子上繼續求學做工,只要男地戶籍過去就行,要人情化疏散。”這只是暫時的。老四正和程、劉兩家商議辦幼學地事,名義上由陳家負擔一半資金。才發現幼學這個東西抓得住人,那兩家有了質量更好的學堂,家長們就隨了心願的安家落戶了。
前後折騰下來,王家莊子上剛剛卡到四百戶上,多五十戶而已,哈哈一笑的事情。劉仁軌也滿意,不但是作坊,還帶了這麼多勞力過來,願意一邊務農一邊打工的人家能在劉家莊子上領地種,王家莊子就沒那麼寬裕的糧田,這讓許多當時不請願搬家的喜不自勝,皆大歡喜。
比劉仁軌來來回回的學習經驗強多了,這些人捎去的不光是手藝和勞動力,還把王家莊子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一併帶去,很快就能讓劉家莊子面貌煥然一新。當劉仁軌體會到這些變化的時候,我希望他的臭脾氣能有所改觀。儘管李義府最近望過來的眼神充滿幽怨,看來得抽空和李鍋鍋多交流交流了。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