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這首詩歌刊登後,質疑聲立刻就消失了大半。

無他,這首英文詩,太符合愛爾蘭的民族氣質了。

不管是優美的詩句,還是那纏綿的話語,都足以讓一些人深深感同身受。

尤其是一些對愛情抱有朦朧幻想的讀者,在看到詩後更是沉浸其中,深深的難以自拔。

一時間,秋原悠人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陌生作者”,在愛爾蘭本地的名氣大了不少。

不少本地記者紛紛聯絡起了日本駐愛爾蘭大使館,試圖對秋原悠人進行採訪。

不過由於秋原悠人本人的“低調心態”,採訪一律都被回絕了。

他腦子裡的詩歌本來就不多,這首詩也是因為前世追女同學才意外知道的。

如果有記者採訪詩歌背後的動機以及創作意圖的話,他無疑會兩眼一摸黑。

雖然如此,但在都柏林大學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發來了邀請函,希望他前去講座。

甚至連旁邊的英格蘭以及法國,都有大學的人打來了電話。

秋原悠人深深的嘆了口氣,覺得自己這次來愛爾蘭根本就不是度假的。

不過,他還是都答應了下來。

在都柏林文學賞正式開始前,秋原悠人開始了幾家大學講座的過程。

他其實也有自己的小心思,那就是結識歐洲各國的知名作家。

自己未來如果想要拿到“炸藥獎”,那麼必須有人提名和投票。

所以他現在所做的,都是在未來做鋪墊。

……

在秋原悠人忙碌的時候,立沢由利子卻陷入了焦躁中。

為了確定Akihara究竟是誰,她在這棟豪華公寓樓下的咖啡店坐了數天。

但往來的人流卻沒有一個熟悉的面孔。

而原本可以聯絡上的電話,不知道怎麼的也打不通了。

“是立沢女士嗎?”

就在這時一個溫和的女聲在她身後響起,立沢由利子轉身一看,發現了一個穿著白色連衣裙的漂亮女性。

“你是?”立沢由利子疑惑地問道。

“你好,我是佐竹真紀,初次見面,請多指教。”

佐竹真紀鞠躬並自我介紹,並接著問道:“請問您來這邊是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