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為文學而生的怪物(第1/2頁)
章節報錯
與上杉苑子對《火車》的精彩表示贊同相反,藪納一夫看著這本書,卻露出了沉重的表情,只感覺心裡沉甸甸。
他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更是一名朝九晚十的社畜。
但在社畜這個身份外,他還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
在經濟泡沫崩潰前,霓虹社會的經濟陷入了奢侈和攀比的風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剎那主義”開始盛行。
國民的正常消費觀念,變成了扭曲畸形的“消費即美德”。
當時的日本電視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消費商品廣告,各個媒體媒介都在宣傳著物質至上的觀念,各式各樣的商品令人眼花繚亂,頭暈目眩,大家都在瘋狂地“買買買”。
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商品廣告,在商家的鼓吹之下,每一個節日都有購物節的噱頭,以促進民眾購物消費。
逐漸地,普通民眾也對高額消費習以為常。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錢的,因此高利貸公司開始大肆擴張,並廣泛發展業務。
藪納一夫的妻子,自然就成了高利貸公司的目標客戶。
在朋友爭相恐後地購置奢侈品後,她也被帶著去找高利貸公司了借了錢,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而對於藪納一夫的勸阻,她更是聲稱“你掙不到錢就別廢話!”
藪納一夫無奈,只能寄希望自己的工資和股票投資能夠支撐的起她的消費。
但誰都沒想到,經濟危機突然就來了。
股市跳水、樓價暴跌,他所屬的公司也受到了嚴重打擊。
雖然他沒有被裁員,但收入低了不少,而且最難受的是,股市裡的錢全泡湯了。
就在這時,高利貸公司上門了。
為了償還比本金多數倍的利息,自己不得不賣掉了車子和房子,甚至還跪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借來了他們的養老金來填充空缺。
但最讓人難受的是,自己的妻子卻始終認為自己沒有錯,說自己的朋友都是這麼做的。
這也最終成為了兩人離婚的導火索。
而《火車》中兩名女角色所經歷的一切,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
比如“關根彰子”,原本是相貌普通的公司小職員,在一家只有只有3個人小公司工作。
按照道理來講,她終其一生,只能過著最平凡的日子。
但對於現狀,她自己卻並不滿意,於是超前消費不斷購買奢侈品。
直到欠下一千多萬債務不得不申請個人破產時,她還對律師說,我只不過是希望變得幸福。
而將“關根彰子”殺害並取代其身份的新城喬子,也同樣是超前消費的受害者。
她的父親在支付首付後,因為收入無法還清房貸,開始向高利貸公司借錢,結果債務越滾越大。
為了躲避高利貸公司,到了1983年不得不全家出逃,那年她才17歲。
逃亡期間,新城喬子的母親被迫賣笑,死於肺炎,父親了無音訊。
但她認識了有錢人家的少爺,以為命運可以有轉機。
可惜討債公司仍然找到她,由於丈夫家是做生意的,特別害怕這樣的糾纏,婚後三個月即離婚,她本人後來被賣給了妓院。
命運不可謂不悲慘。
在逃出後,她決定利用另一個人的身份,告別過去並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