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五章 我不打算和解(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接受儒家文化影響的眾多國家裡,日本顯得格外另類。
舉個例子,受到儒家文化影響,不少人認為日本的民族性格是“忠孝恥”——“忠”是針對天皇的忠誠,“孝”是針對父母的孝,“恥”是不給社會添麻煩。
但另一方面,日本歷來信奉武士道文化,強調優勝略汰,使得大眾對於弱者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鄙夷和冷漠。
也因此引申出了“棄老”文化,將老人背到山上去丟棄。
在這樣的情況下,忠孝恥中的“孝”,在日本各種書籍中越來越少被人提及,反而是“忠”和“恥”,成為了社會的主流。
儘管如此,但在大眾的文學作品以及影視作品,許多情節還是描繪子女對父母的孝順以及對老人的關照。
如果有公眾人物被發現對父母的不孝,更是會引得外界的強烈抨擊。
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在秋原悠人在新聞釋出會指出大貫正和對於父母有“殺意”後,不少媒體紛紛報道了這個話題,並用了一些非常奪人眼球的標題。
緊接著,一些書評人也找來了《死亡二重奏》這部作品,並與大貫正和本人的經歷相對照。
但越是對照,越能證明大貫正和把自己的想法代入到了作品裡。
畢竟書中主角的經歷以及人際關係,都與大貫正和本人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了。
在這些解讀被進一步刊登後,大貫正和本人更是被坐實是一名想要“殺害父母”的作家!
一時間,社會輿論徹底轟動了!
一些原本也不關心代筆這個話題的民眾,也紛紛被吸引去看相關的報道。而各個報刊的記者,更是把大貫正和居住的家圍的水洩不通。
不過讓這些記者失望的是,大貫正和本人並不在家中。
根據鄰居的說法,他的父母返回到了鄉下老家,而他本人這周沒有回來過了……
不過秋原悠人對他並不關心,畢竟在他看來,寫出這種文章的作者,心裡上可能有極大的問題。
而且對方在之前報紙的一些採訪上,響應了和田信的觀點,認為獎項是被操縱的。
所以對於大貫正和,秋原悠人沒有同情的心思。
兩者之間的立場本來就是對立的,同情敵人,無疑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
下午4點,推理作家協會,招待室。
秋原悠人和河合新太面對面坐在沙發上,談起了這次的一系列事件。
“秋原,沒想到你用這樣的方式解決了這次的問題。”
河合新太嘆了一口氣,然後倒了一杯煎茶遞給秋原悠人。
秋原悠人接過茶杯吹了一口氣,然後說道:“我並沒有多做什麼,主要是《四月青年》那邊幫了我不少。”
河合新太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後說道:“《週刊文春》說的那封匿名信,是《四月青年》寄過去的嗎?”
秋原悠人搖頭,“大城利香主編沒有承認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