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首日銷量出爐(第1/2頁)
章節報錯
注意到《四月青年》開始連載秋原悠人作品,並不只有漫談社的《東京文藝》。
很快,其他的競爭對手也都注意到,並重視了起來。
對出版業來講,秋原悠人這個名字最近一段時間可是大大的出了一次名,畢竟對方不但拿了獎,更與漫談社之間發生了一系列的爭端。
所以訊息一傳開,他們紛紛開始警惕了起來,判斷《四月青年》很有可能“捲土重來”,甚至想要挑戰一下他們的地位。
這些雜誌的編輯部自然不會答應,畢竟現在的文藝期刊出版市場是整體下滑的,能幹死一個競爭對手是一個。
好不容易看《四月青年》銷量跌到只有7萬冊了,馬上就要倒下並讓出市場了,又怎麼允許對方喘過氣來。
一時間,各大雜誌都在加大廣告宣傳的預算申請,在報紙上增加版面的同時,甚至連廣播、電視等一些價效比不高的渠道也重視了起來。
漫談社的《東京文藝》是最重視秋原悠人的,在松島和宏的申請下,廣告宣傳的版面從5個增加到7個,並且還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報紙。
與此同時,他們加大了宣傳中瀨戶玉枝與中田啟鬥兩位門戶作家作品的側重,讓書評人說了不少好話。
景繁社的《文學之春》緊隨其後,在除去穩固現有的版面宣傳外,加強了與高校之間的合作。
甚至還透過了一項決策,在許多學校附件的書店,提高了給書店的回扣。
東映社的《東京青年》反映最慢,但這本雜誌的銷量數量最高,因此現金流也最健康。
所以對於《四月青年》可能的威脅,他們只是宣佈有新作品開始連載。
不管怎麼樣,一時之間,整個文藝期刊圈子開始了緊張起來:各家雜誌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武器,有錢的砸錢,沒錢的增加渠道,一幅準備開乾的模樣。
秋原悠人在聽到這些傳聞後,也不由地有點興奮了起來。
畢竟能和其他雜誌的作家在同一座舞臺上競爭,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
在昨天《四月青年》新一期開始發售的時候,那位大城編輯就打來了電話,說課教館方面已經額外撥付了3000萬円的宣傳費用,並安排在幾報紙上加大宣傳。
不過在現在所有雜誌都加大宣傳的情況下,《四月青年》能起到的宣傳效果有多少,只能另外再說。
所以真正能夠支撐起銷量的,還是連載作品的質量。
秋原悠人想到這,下意識看了看房門的位置。
話說回來,《四月青年》首日銷量應該已經出爐了吧,為什麼還沒有電話打進來。
就在他疑惑的時候,電話鈴聲響了起來。他立刻站起身,朝著樓下玄關的位置走了過去,並接起了電話。
話筒裡傳來了大城利香的聲音。
“秋原老師,首日銷量資料已經統計出來了。因為宣傳到位的緣故,昨天的首日銷量大概在2萬7千冊左右,預計本週結束,銷量可以突破10萬冊。”
她的聲音很高興,在她看來,這次以讓出部分利益為條件,邀請秋原悠人在《四月青年》加盟,無疑是正確的不能再正確的決定。
單靠秋原悠人這個近期在報紙上頻頻出現的名字,就吸引來了不少民眾的興趣。
如果換個作家,哪怕是更加資深的文壇“老人”,估計也達不到這個效果。
不,應該是肯定達不到這個效果!
所以她在獲知首日銷量後,直接跳過粟津秀樹,親自給秋原悠人打來了電話,想讓讓對方在知道成績後振奮一下。
但她不知道,秋原悠人在聽到這個成績後,並沒有她想的那樣開心。
在秋原悠人看來,首日銷量的資料雖然看起來不錯,但實際也只是一般。
畢竟現在其他三大出版社都開展了一系列的“攻勢”,這樣下去的話,廣告和書評的效果只會越來越差。
因為讀者是有“審美疲勞”的,在被連番轟炸的情況下,不可能看到一個書評就會去購買相應的書籍。
除此之外,其他三本期刊的讀者基數本來就大,最少的一本現在周銷量都在20萬冊以上,最多的更不用說了,周銷量都達到了30萬冊!
反觀《四月青年》,在公佈自己釋出新連載後,周銷量卻也只是從原來的7萬冊,提高到了預估10萬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