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番外三劉氏(第1/2頁)
章節報錯
人人都誇劉氏命好。
誇她大女兒嫁得好、醫術高超、會做生意,近來又生下女兒,以後還有大好的日子在;
誇她二女兒嫁得好、嫁給了京都貴人、沒兩年就生下了長子,一輩子是穩了;
誇她小兒子有出息,十二歲那年就中了秀才,以後還可能中舉人、狀元,前途不可限量。
雖說沒有人會不高興別人誇讚自己的兒女,但劉氏聽著這些也真是高興不太起來。
兩個女兒嫁得好是事實,但除了嫁得好這一條,她的女兒們還有別的許多出色的地方。
而且,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事,福禍相依。
世人只看到好的一面,卻看不到不好的一面,即便看到了,也不會在意,疼不在他們身上。
但會疼在劉氏身上。
幾個孩子裡,她擔心最多的是大女兒木婉青,但木婉青也是最讓她放心的一個,迄今為止還沒有遇到過什麼很不好的事情。
即便一開始嫁的溫七身體不好、家世過高,她一面擔心兩人感情太好,若是溫七有什麼意外木婉青會很傷心,一面又擔心溫七的家人不會善待木婉青。
後來證實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她卻又擔心木婉青遲遲沒生下子嗣會被溫家嫌棄,直到木婉青長女的誕生她才放下心來。
二女兒木婉茹一向是讓她省心的孩子,但是在親事上,卻搞了一出大的。
木婉茹執意要嫁給來臨渭辦事的鄭王,先帝的第十子。
劉氏不真的是個農婦,即便官家小姐的日子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在門當戶對嫁娶之事上她是相當理智的,當年木婉青要嫁溫七的時候,她就覺得不太妥當。
但溫七是白身,又是庶子,還病的厲害,自家女兒又是有大能耐的,生意做得不小,又懂醫術,做事有分寸,兩個孩子都願意,溫家也都同意,她這才答應了下來。
但鄭王是先帝之子,是當今皇帝的兄弟,雖然只是個富貴賢王,但正妃的位置,怎麼可能輪到一個尋常農女、商女來做?
何況,自己這個二女兒,心比天高,生性要強,小聰明倒有些,大事上卻糊塗的很,不糊塗也做不出這種不理智的事來。
劉氏心中憂愁,也與木婉茹談過幾次,但是木婉茹很堅持,並且還求到木婉青那裡去,這事竟然真的成了。
她雖震驚生氣,但總歸還是自己的女兒,於是找到木婉青瞭解情況,木婉青告訴她,木婉茹鐵了心了,勸不住,鄭王那邊半推半就,事情已經成了。
後來,成親之後,木婉茹就隨鄭王回了京都,時常送信回來。
信裡的內容一開始還好,報平安說些開心的事,再後來就越來越簡單,甚至夾雜著些許抱怨。
劉氏知道,高門大戶的夫人很難事事順心,何況是王妃呢?更何況這位王妃在京都並沒有什麼孃家勢力。
她知道,卻做不了什麼,只能在信裡安慰木婉茹,再多給她寄些錢和物去,希望木婉茹過得好些。
但即便木婉茹生下了長子,這情況也沒好起來,她只能默默為此嘆息。
小兒子元良倒是沒什麼讓她憂愁的事,當然,也可能是他年紀還小,又要忙著讀書考取功名的原因。
除了這些事外,劉氏就沒多少要操心的事情了。
在她身邊長大木小姑的三個女兒木春、木夏還有木秋如今也已嫁出去了兩個,最小的也訂了親,一切順利。
最大的木春嫁給了李三牛,如今已經育有一子一女了。
木家村有了高產良種,村人只要好好種地就能吃穿不愁,一年到頭還能存下點小錢,再有木婉青在那裡開半處理草藥的工廠,收人做工,村人也能再賺一筆錢。
李家的三個兒子,做事認真肯幹,已經是工廠的管事了,收入不低,李嬸子兩口子則在家買地種地,僱人種地,總之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排行老二的木夏,也就是二毛,嫁給了找她回來的周興,現在已經懷孕了。
最小的木秋,定親的人家是和木元良一起讀書的朋友,雖只是普通的耕讀之家,但人品好,學識也好,兩個小兒女彼此也很滿意,只等木秋及笄後成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