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開啟。 0024兄妹(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之喜。”
又有人問他:“何謂之高慶?”
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如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
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一一舉缽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
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
迦諾迦伐厘情闍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託缽化緣的行者。
藉託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併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蘇頻陀尊者一一託塔羅漢。
七層寶塔、佛法通靈、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詞的第一音,而製成的中國字。
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是沒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載佛骨的東西。
由於塔是載佛骨的器具,於是塔也成為佛的象徵。
託塔羅漢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薩,菩薩和羅漢有分別:菩薩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羅漢則是“小乘”修成的果。
這羅漢名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蘇頻陀是佛祖最後一名弟子,他為了紀念師傅,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諾距羅尊者一一靜坐羅漢。
清淨修心、神態自若、安詳瑞慶、進彼極樂。
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
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
跋陀羅尊者一一過江,羅漢。
身負經卷、東渡傳經 跋山涉水、普渡眾生。
跋陀羅三字,意譯是賢,但這位羅漢取名跋陀羅,是另有原因。
原來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
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鈸陀羅傳去的。
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迦理迦尊者一一騎象羅漢。
騎象軒昂、頌經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象人之意。
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
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伐闍羅弗多羅尊者一一笑獅羅漢。
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於缽剌拏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