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軍工生產的比拼(第2/2頁)
章節報錯
木星和土星具有170多顆天然衛星,直徑1000公里以上就是比穀神星還要大的衛星有九顆。
其中的木衛三、土衛六直徑達到5000公里以上,只略小於火星,遠大於水星。
木衛一、木衛四略小於水星,遠大於月球,木衛二與月球差不多大。
這些天然衛星都是巖質星球,各自具有豐富的礦藏資源,形成了完美的互助,整體的資源強過聯邦一方。
如果他們再強迫民眾進行生產,採用極不人道的密集型生產方式,完全是有可能爆發出這樣驚人的製造能力,而且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反倒是聯邦一方,為了保證產品質量,更為了保障工人的身心健康,全部採用自動化生產,大量應用智慧機器人和智慧化生產裝置。
一條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的造價就相當於上百條人工生產線,但產量卻沒有上百倍,並且建造週期和維護時間遠高於人工生產線。
紅星公司這一年時間,拼盡全力也就將軍工生產能力提升到戰前的兩倍,當然趕不上帝國軍工企業的製造速度了。
並且鍾成從繳獲的帝國軍戰艦上發現,從每一個零部件到每一個總成上面的編號,都顯示這是在同一個製造體系下的產品。
也就是說帝國的軍工企業已經被整合成了一個超級軍工廠,規模已經超過了紅星重工集團。
想到這一點,鍾成苦笑著承認,他的兩個老朋友終於實現了產值超過紅星公司的願望,不過卻是血汗工廠。
面對這種局面,聯邦高層討論應對之策,在路遙等人的強烈要求下,鍾成不得不做出讓步,同意從紅星公司開始,恢復建造早已經被淘汰的人工生產線。
聯邦則開始動員民眾進入軍工企業,過上傳說中的“996”工作模式,為國家做出犧牲。
但這一切亡羊補牢的措施也不是幾個月能見到效果的,聯邦軍在小行星帶戰場上的劣勢還在進一步擴大。
2043年下半年開始,帝國憑藉著兵力的優勢再度發起對聯邦控制的小行星基地的全面攻勢。
雙方進行了數十次大大小小的戰役,聯邦軍敗多勝少,到了2044年下半年,已經被壓縮到了以穀神星為中心的3千萬公里方圓空域。
在其中的兩次大型會戰中,乾荒號、高辛號青龍航母分別折戟沉沙,葬身星空。
重華號青龍航母也遭到重創,飛回了火星熒惑城星艦基地大修。
但這一年多來,聯邦的軍工生產開始暴發,以平均一個月一艘大型太空戰艦投入戰場的速度,飛速地擴大聯邦軍的艦隊規模。
聯邦軍太空第二艦隊重建,第四、第五、第六艦隊相繼組建,大量的戰艦聚集在穀神星空域,形成了在區域性戰場上的優勢。
由於小行星的相對運動,每一顆經過穀神星附近的小行星都會引發一場激烈的戰鬥。
聯邦軍太空艦隊背靠穀神星,能夠迅速得到增援和補給,再加上官兵們背水一戰的決心,在穀神星空域的戰鬥中與帝國軍平分秋色,不落下風。
帝國軍雖然完成了對穀神星的戰略包圍,但卻無法徹底封鎖穀神星。
雙方都在不停地向穀神星增兵,穀神星空域變成了一座巨大的絞肉機!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