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核聚變發電機公司去年年產248臺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以銷售收入7000多億排在了第六強。

2019年不出意外,排名肯定是會衝到第一的,至於會不會被未來的三匹黑馬超過,就不一定了。

參會人員均被這樣的資料所震驚,這些分公司實在是太強了,單獨拿出來都將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公司。

同在集團中的188家有著獨立業務的分公司,差距太大。

對於排在後面的那些分公司,一年只有十幾個億的銷售收入,還不如動力電池公司小半天的產值。

那些分公司領導卻和鄭義倫、陳強、程志東這些人平級,實在是說不過去。

鍾成在心裡已經萌生了對集團公司業務進行重組的念頭,但這還是等以後再說吧。

曹總助介紹了去年的經營情況後,負責生產的楊總也上臺說了19年原定的一些專案的實施計劃。

其中一個重點專案出乎了大家的預料。

公司剛接到了上級部門的通知,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的產能需要大幅提升。

要求從目前的年產600臺100萬千瓦發電機組提升到年產2000臺。

因為自從二百多臺燧皇核聚變發動機組投入使用後,國內電力緊張的局面得到了部分程度的緩解。

由於可控核聚變發電的實現使電力成本大幅下降,電力供應幾乎無限,一些本來受制於能源的專案開始啟動。

高能耗產業的大幅興起也相應的使電力需求出現井噴現象,本來準備拆除替換的火電站根本無法停止執行,更不要說水電站了。

統計部門評估,國內在三年內電力需求量將暴增十倍以上,十年內增漲上百倍,國外的情況也差不多。

所以,國家對紅星重工集團的要求是,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的生產是多多益善!

好在鍾成對這種情況是有所預料的,在規劃金烏工程時,對發電機組的配套生產工廠的產能是留有大量富餘的,生產瓶頸僅在於總裝配線。

只要再新建十幾座總裝車間,達到年產2000臺是沒有問題。

明年公司建設專案緩解後,再啟動金烏二期工程,進一步擴大產能。

更多的以電能為能源的新科技產品也會大量出現,國內的各種電動機制造公司銷售額幾倍幾十倍的上升就是最好的證明。

紅星戰機制造公司的微特電機制造工廠今年就將單獨成立公司,對外出售高效能的微特電機。

但電力需求增漲如此迅猛,也引發了專家學者們對藍星溫室效應加劇的擔憂。

人類對電能的應用肯定不會是百分之百的,電能產生的廢熱在當前還不明顯。

但如果再增加一千倍、一萬倍,那對藍星的整體溫度上升就成了重要因素了。

鍾成對此並沒有什麼擔心,他認為這些專家學者就是在刻舟求劍。

他們只看到了人類的用電量上萬倍的增漲,但沒有看到在這種情況下,給人類科技帶來的發展。

到時以人類科技的水平,隨便在藍星同步軌道上建一個巨型“涼棚”,把照射到藍星上的太陽能吸引一點,就可以平衡藍星大氣層內的溫度了。

甚至對藍星的氣候進行調控都不是不可能。

人類怎麼會因噎廢食呢?

最後鍾成上臺介紹了今年即將新增的兩個大型專案。

民航飛機和機器人制造這兩個龐大工程都引起了參會人員的極大興趣。

但在一些人員提出的意見中,一條意見引起了鍾成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