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成讓他們放開用,以後紅星公司會大量提供。

摘星號上的運載量空出了一大半,裝上了大量的補給物資以及動力原料。

穀神星上沒有大氣層,所以同樣不缺少氦3元素。

雖然蓬萊基地還沒有建設大型氦3提煉工廠,但利用試驗裝置同樣製造出了過剩的氦3。

基地人員都住進了擁有與地球重力相同的房間,身體健康迅速地得以恢復。

基地停滯下來的建設工程和科研專案又重新啟動,籠罩在基地上空的“愁雲”一掃而空,又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摘星號上調養的重病號已經能夠下地行走。

除了有68人確實無法適應這裡的環境,需要搭乘摘星號返回地球外,其他人搬回了穀神大廈的住所,

這樣一來,摘星號的乘員就達到了180人的核定準載人數。

鍾成承諾吳鐵的救援任務圓滿完成了,剩下的將是他們自己的任務,也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進行過的工程捕捉小行星。

地球時間3月20日。

到了摘星號再次啟航的時間,蓬萊基地為眾人舉行了簡單的歡送會。

鍾成與徐永福、蒙野惜惜告別。

如果沒有什麼意外,他不可能再來穀神星了,只能是希望與他們在地球上再見,或者是將來在火星上再見了。

由於沒有空氣提供上升力,所以摘星號只是利用安裝在機腹下的祝融電推將機身頭部抬起,以30度的仰角原地向前起飛。

穀神星上的逃逸速度為每秒0.51公里,僅為地球逃逸速度的15分之一,只相當於1.5倍音速。

摘星號輕鬆地掙脫了穀神星的束縛,離開穀神星環繞軌道後直飛星海。

他們要在小行星帶幾十萬顆不斷高速運動的小行星中找出了一顆合適的小行星。

這顆小行星質量、密度和外形都必須滿足嚴格的標準。

但這看似大海撈針的任務其實並不如想象中困難。

因為在地球上的時候,楊希就研究了小行星帶中所有有記錄資料的小行星,篩選出了36顆合適的目標。

到達穀神星後,又取得了蓬萊基地中的天文學者們的第一手資料。

最終確定了一個目標:編號為1566號的伊卡洛斯小行星。

伊卡洛斯小行星直徑約為1.5公里,公轉週期為408天,自轉週期為2時16分。

它是已知的小行星中軌道最小(半長徑1.6億公里)、偏心率(0.827)最大的小行星。

因而它的近日距為0.278億公里,比水星更接近太陽。

而且最重要的是根據蓬萊基地的一手觀察資料,伊卡洛斯小行星完全是由富含鐵或鈦的玄武岩構成,質量在2億噸左右。

正好符合紅星公司建造天梯平衡錘的需要。

伊卡洛斯小行星目前正執行在與地球和穀神星呈三角形的位置,距離穀神星約2.5億公里,距離地球約3億公里。

現在摘星號就是直撲伊卡洛斯小行星,準備將其捕獲後帶回地球,這其間將會有5.5億公里的漫長旅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