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大漠風沙(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的高祖父後來死在中原,留下遺囑,那就是大唐收復安西之日,要我家後輩勿忘隨軍同去,祭拜那些安西的大唐忠魂!可安西一別,就是一百多年啊!今天老朽無論如何,也要去到安西,將那些酒灑在那一片祖輩們灑過熱血的土地上。”
老者一邊說著,不禁潸然淚下。姑娘也為之深深動情,說道:“大伯,大唐盛世一定會有再現的一天。到那時,我們也能走在官道,回到遙遠的安西。”
老者嘆息道:“只怕我看不見那一天了……唉,姑娘,你年紀輕輕,又為什麼不在中原享福,反而要來這塞外苦寒之地?”
姑娘落寞地搖搖頭道:“塞外固然苦寒難耐,在中原也未必能享福。”
老者道:“中原也是大亂,倒是老朽糊塗了。唉,依老朽來看,這唐亡以來的一路路節度使,沒一個有我大唐太宗皇帝的風範。光復安西,恐怕沒機會嘍。”
姑娘卻堅決勸他道:“老伯莫要灰心,二十年之內,這個人一定會出現。”
他兩人說話間,天色已經徹底暗淡下來。碩大的白玉盤映照下,大漠少了幾分蒼涼,彷彿變作了一望無垠的白雪。四周一片寂靜,只剩了駝鈴的響動和沙沙的風聲。
這時眾人忽然聽得一陣長長的馬嘶鳴聲,隨後十餘聲嘶鳴又緊接其後傳來。駝隊都是一驚,老者急忙問道:“是不是回鶻人?”
前面眾多兵士都四散在周邊開始戒備,其中一人對老者叫道:“甘州的回鶻可汗也和歸義軍節度使一齊派了使者上貢,怎敢劫掠我們使節的隊伍?”
老者“哼”了一聲道:“回鶻人本就對我歸義軍的沙州懷有野心,仗著路途遙遠為非作亂,也說不定。”與此同時,他已拔出了腰間唐刀,他身旁的姑娘也從包裹中取出了佩劍。
隊伍眾人聽得遠方的嘶鳴聲越來越近,一大隊騎手旋即從一座沙丘後縱馬繞出。這群騎手都手執彎刀和弓矢,座下乃是沙漠品種的良馬,在沙漠上仍健步如飛,漸漸繞成一個大圈,往駝隊合圍而來。
這一回只因甘州回鶻已經和歸義軍議和,同派了使者入中原上貢,而朝廷在中原周邊又得處處用兵,因此並未派太多兵馬隨行。此時卻忽地從大漠中出現一彪來者不善的人馬,眾人都大吃了一驚。
老者粗略一看,自己只有四五十名披甲兵卒,而那逼近的騎兵少說有百餘人。又見為首軍士手足無措,他當即上前道:“諸位兄弟不可驚慌,且聽我節制!”
那領兵軍士罵道:“你是哪裡冒出的老頭?”
老者當即朗聲應道:“霍青,大唐光化年十二年隴右兵,有誰不服?”他雖年老,精神矍鑠,眾士卒紛紛答覆道:“願效死命!”
老者判斷了那群騎兵的距離,開始下令排佈陣型。先是將載著輜重行李的大車擺在外圈,繞成一個大圓,又命令眾士卒步行,以包裹放在駝背之上,做第二道防線。最後又讓持盾軍士站在兩道防線之間,由持戟軍士在盾牆之後支援,弓弩手留在內線。
待到那群騎兵靠近過來,見到駝隊形成了陣列,無法用馬匹衝擊,便紛紛繞著陣列周旋。
老者緊緊握著唐刀,見一旁的姑娘毫無懼色,欣喜道:“姑娘真是巾幗不讓鬚眉,叫什麼名字?”
姑娘一愣道:“我……我沒有名字。”
“人總該有名字。”面臨大戰之前,老者反而健談起來,是要讓自己提起精神。
姑娘則是若無其事,仍然搖搖頭道:“可能一開始有名字吧,可是後來被我忘記了。”
“忘記了?這可不行。咱們當兵的有個規矩,臨死留名,到了閻王那兒也硬氣。”
“那,那就叫我木嫣兒吧。”姑娘猶豫後說道。
“好!”老者豪然應道。說罷他張望一週,見得四面士卒都嚴陣以待,卻有一人優哉遊哉地躺在自己身後的大車之上,以布蒙面,似乎正睡得香甜。
老者勃然大怒,本要去喚他起來,但見包圍過來的騎兵越來越近,便不去理會那人。
卻看那二百多人的騎兵打扮各異,或右衽或左衽,或束髮、或戴遊牧帽,亦有人剃髮留辮,想來必是包含了漢、吐蕃、回鶻、契丹等多族人。
那兩百多名騎兵只是環繞,並不出擊,過得半晌,遠遠又跑來二十餘騎來到跟前。為首七人一字排開站定,六男一女,六武一文,各執兵器,輕蔑地看向了駝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