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將軍畏懼契丹人,此時收回燕雲,以金帛補償,未為晚也。”劉知遠道。

石敬瑭見劉知遠執意勸自己收回燕雲十六州,心中暗罵道:“若不是老子低三下四請來契丹兵馬,你以為憑你那一柄金刀,能助我登上皇位嗎?”當下朝劉知遠擺擺手道:“此事容孤三思,日後再議。”

劉知遠見石敬瑭有意拖延,冷冷道句:“將軍好自為之。”說罷絲毫不給石敬瑭面子,起身便走。

石敬瑭狠狠盯著劉知遠離去身影,心知此人遲早要成為自己霸業上的障礙。

劉知遠走出帳中,一名將領急切上前問道:“石將軍如何說?”

劉知遠搖搖頭道:“安將軍,石將軍固執己見要為天子,我亦無法勸動。”

這將領名叫安重榮,血氣方剛,當下捶胸跺足道:“天子?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他這一句話可謂一針見血,道出亂世真諦。劉知遠連忙勸住安重榮道:“既然如今已經引狼入室,別無退路。唐國運已衰,我等不可造次,唯有從長計議。”

安重榮連連點頭,兩人就此退下準備戰事,按下不提。

— — —

且說晉安寨被圍困已久,高行周、符彥卿所率軍隊中步騎被分為兩截,互相不得接應。高行周心急如焚,暗道耶律德光的圍點打援、分割殲滅之計實在高明。

這日升帳議事之後,高行周敏銳察覺到副招討使楊光遠面色不安,心知不妙。事了之後,高行周召集韓通等數名親兵,親自跟隨在主帥張敬達十餘步外遠遠護衛。

張敬達察覺到高行周,初時並未在意。一連暗中護衛數天,高行周見楊光遠並無動靜,不由得暗道:“莫非是我多心了麼?”

高行周正思索之間,張敬達突然徑直走來對他道:“高將軍,不知日夜跟隨本帥,所為何事啊?”

高行周見張敬達面有不快,心想他多半對自己有所誤會,連忙道:“末將……末將正是要與將軍商議突圍之事。”

張敬達點點頭,遣退身旁侍衛,對高行周低聲道:“本帥正有一事要秘密吩咐高將軍。本帥懷疑軍中有叛軍細作,不然何以每次突圍都被阻回?本帥想請高將軍今晚率本部騎軍突然出擊,殺叛軍一個措手不及。”

高行周聽得這話有理,便答應下來。張敬達又看看左右無人,低聲問高行周道:“高將軍,你覺得符將軍信得過嗎?”

高行周連忙答道:“符將軍深受皇恩,一心為國,絕無叛國之理。”

張敬達似是滿意,又道:“那便請高將軍和符將軍一同突圍。”

高行周領下軍令,尋到符彥卿將原委說清,符彥卿自然同意,兩人籌劃已定,只等暮色降臨。

轉眼間沙場已被夜色籠罩,此夜可謂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乃是個不祥之夜。高行周和符彥卿集合本部兵馬,整裝待發。

此時張敬達正在帳中讀書,估摸著到了高行周和符彥卿出兵時間,便輕甲帶刀,準備前去視察。

未及出帳,大帳四周忽然竄出十餘個黑影,齊刷刷拔出刀來將大帳團團包圍。

張敬達大驚失色,連忙拔出腰間唐刀欲要衝出。未及掀開帳簾,一柄刀突然從簾外刺入,一刀刺透了張敬達腹上甲冑,又刺穿了他的身體。

帳外之人正是副帥楊光遠,張敬達帶著難以置信的神情,被楊光遠一手握著刀柄、一手按著肩頭推入帳中。

楊光遠冷笑一聲道:“生鐵小兒,你若不死,我便沒有活路。”說完又一把將刺入張敬達腹中的唐刀拔出(張敬達小字生鐵)。張敬達血流不止,原地斃命,猶在圓睜雙目。

高行周和符彥卿尚在大營門口,正要下令出擊,突然聽得大營中一片喧譁,連忙派兵士前去打探。

不久之後,楊光遠、安審琦率大軍趕到大營門口,楊光遠舉起張敬達首級,對高、符二軍兵馬朗聲叫道:“賊首已誅,其餘降者一律不問!”

楊光遠話音未落,突然聽得大營外喊殺聲震天,高行周和符彥卿回首一看,契丹鐵騎已經大舉殺來。

高行周白鬚倒豎,正要提槍先挑了楊光遠這個叛賊,再回身對付契丹人馬。符彥卿連忙將他按住,意味深長地搖了搖頭。

高行周當即想起了那日出兵之前,符彥卿與自己說過的話:

“此次北上凶多吉少,你我能戰則戰,盡到臣子本分。至於成敗利鈍,非你我所能逆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