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王少君離開的時候,德雲社已經火了,演出的門票,一票難求。當時德雲社一張票賣二十塊錢,可黑市上已經炒到了大幾百,甚至上千。

這樣的供需關係,自然而然的就衍生出了一個灰色產業。

門票中間商,也就是所謂的票販子。

這些傢伙排隊買票,買的還都是好位置的票,一張門票弄好了能賺個幾百上千。

05 06年那會,郭老闆玩了命地說相聲,場場爆滿,紅透了燕京半邊天。

他當然也賺錢了。

但是他真正賺錢的,是他出去拍的綜藝,做的節目,再加上商演的收入。

小劇場20一張門票,300個座,總共6000塊。拋開人工,水電,劇場的費用和工資。

真正到郭老闆手裡的,兩年加一塊,恐怕不超過幾十萬。

那可是整整兩年。

而德雲社門口的票販子,規模最大的兩個東北哥們,當時都已經在三環買房了。

如今媒體全面封殺德雲社,受傷的不僅是德雲社,還有以此為生的這些票販子。

“你幹什麼的?這裡是德雲社的後臺,裡面人家開會呢,粉絲不許進。”

其中一個票販子,注意到王少君,立刻伸手攔下他。

德雲社雖然關門歇業了,但他們的演員,並沒有離開。

郭老闆和他手下一幫人,這個時候估計就坐在後臺裡商量對策。

相比於那些媒體,德雲社的影響力實在太弱了。

如果這個時候,有官面上的頭面人物開口,或者人民報那種官媒,帶頭批判德雲社。

德雲社恐怕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如今即便那些大人物還沒有開口,德雲社的處境,也沒好到哪裡去。

這些年,德雲社的確火,但也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一些行內人。

想看德雲社倒黴的,大有人在。

沒辦法,牆倒眾人推!

這個時候有可能力挽狂瀾的,就是坐在後臺的那些人。

票販子的財路,全都寄託在德雲社身上,他們倒是真心盼著德雲社好的。

要不然也不能免費幫德雲社維持秩序。這大熱天的,到商場吹會兒空調,難道不香嗎?

“我是王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