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想到要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評委鬆鬆,十分好奇的問道。

不僅是他,另外兩位評委,以及現場的觀眾,包括郭老闆,全都把目光放在了王少君的身上。

不得不說,這個少年的長相。極好。

身材挺拔,五官俊秀。

美,又絲毫沒有那種孃的感覺。

看起來很舒服,而且是越看越驚豔的那種。

“這小夥子長得可以呀。”

臺下,一個40左右的女觀眾,笑著說道。

她身旁的同伴,也是一個勁兒的點頭。

美的事物,誰還不能不喜歡?

尤其是長得好看的人。

長得好看女孩會受歡迎,長得好看的男孩,也一樣會受歡迎。

王少君手裡拿著話筒,微笑著解釋道:“戲曲裡的故事,很多不是歷史,而是源於民間演義。如果是歷史的話,那沒有問題,大家很自然的就能明白,我們唱的究竟是什麼?可是這種演義故事,除了像鬆鬆老師這種博聞強記的知識份子,以及我們的一些老戲迷,大多數觀眾,尤其是一些年輕的觀眾,並不清楚。所以我認為,很有必要給這些觀眾普及一下戲曲裡的故事是什麼?他們才能真的聽懂,也才能真的喜歡。”

一旁的蔡慶國老師,一個勁兒的點頭。

別說是年輕的觀眾了,就連他,對很多戲曲裡的故事,都是一知半解的。

“你怎麼想到的?”

“說起來,這還是我在上學的時候,學古代文言文的感悟。老師讓我們死記硬背,我怎麼也記不住,後來翻譯了裡面的意思,我很自然的就能把課文背誦出來。”

王少君的話,引起了巨大的共鳴。

誰還沒有上過學,誰當年還不是半個學渣?

很多人,別看有著大學本科的文憑,讓他們現在寫個六百字的作文,他們都能吭吭唧唧半天。

倒不是寫不出來,不是寫出來的東西,他們自己看著太彆扭,不忍直視。

這一點,那些大人指導孩子寫作文的時候,尤為明顯。

三四百字的文章,他們都編不圓,更不用說那些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了。

但實事求是的說,一旦真的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再去閱讀那些文言文,感覺是無比奇妙的。

你會發自內心的感覺到,那東西寫得真好。

短短几十上百字,就能寫一個故事,而且故事還能令人深思。

小香玉老師若有所思。

她唱了一輩子戲,一直都感覺戲曲的市場,越來越小。

但她始終不明白,原因是什麼?

或許隨著時代的進步,戲曲真的應該被淘汰了,就連她這位戲曲界的大家,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